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阿瑟·韦利是英国20世纪中日古典文学的伟大翻译家之一。他的东方经典的英译作品一问世便引起了西方读者的兴趣,为他们了解遥远东方的文学、文化、社会打开了一扇窗户。艾略特曾经这样评价韦利对英语诗歌和欧洲文化的贡献:“在我们这个时代,每一个用英语创作的诗人大概都读过庞德和阿瑟·韦利翻译的中国诗歌”(艾略特,1949:117)。霍克斯在谈到韦利翻译的两部小说《源氏物语》和《西游记》时也说过:“两者都可能在英国文学中保留永久的一席,堪与伯纳斯、德莱顿等人的翻译作品占据的地位相媲美”(霍克斯,1966:146)。韦利最早的译作问世至今已过去近一个世纪,他的翻译经受了时间的考验,成为了一种文学和诗学传统的一部分;在翻译思想和方法上也同样成为了一种传统的一部分。随着时间的推移和学术研究成果的积累,作为翻译家他可能会被别人超越;但作为一个将大量东方文学和思想带入西方知识界的文化传播者,他在东方学、文学、文学翻译领域产生的影响是不大可能复制的。尽管韦利一生译作等身,影响巨大,但评论界却较少关注,令人费解。现存数量不多的评论、论文及著作,主要是对韦利进行一般性的介绍,或细读其作品,或将其译作和别人的译作进行比较。虽然这些研究为我们提供了一些珍贵的资料,其中也不乏真知灼见,但对于一个具有韦利这样的深度、广度和影响力的学者型翻译家来说,显然不足以反映其全貌。本文试图依据翻译文化研究理论,尤其是埃文—佐哈尔的多元系统理论、安德烈·勒弗菲尔的改写理论以及描述性翻译研究方法,对阿瑟·韦利的翻译进行以目标为导向的综合性研究,旨在系统地描述其译作产生、传播、接受的环境和事实要素,借以揭示目标文学多元系统关照下韦利翻译的社会文化语境、韦利翻译留给文学翻译的独特遗产及其成因、韦利翻译在中国典籍翻译方面的现代意义。本文将考察韦利出现的历史机缘,造就韦利这个东方文学翻译家的各种因素,韦利译自中文和日文的译作情况,韦利翻译思想及策略,韦利译作的接受及影响,韦利在西方现代文学运动中的地位等问题,并借以对东西方文化的融合和相互作用以及在此过程中文学翻译和翻译家的重要性进行探讨。论文分五个章节,外加引言和结语。引言部分介绍了研究背景,现有关于阿瑟·韦利的研究成果,本论文的研究目的、研究问题、研究意义和研究方法,并概述了论文的基本结构。第一章探讨了阿瑟·韦利出生前西方的中国文化、艺术研究的历史文化背景,探讨了20世纪前西方世界的中国观,世纪之交时西方“重新发现”中国艺术和文化的原因,以及由此兴起的汉学和中国文学翻译热。第二章紧接着第一章的历史、文化背景的讨论,介绍了阿瑟·韦利的生平,着重探讨他决定成为东方学者、致力于研究和翻译亚洲古典文学之前的那些成长岁月。本章重点研究其民族、家庭、知识、社会背景及个人关系,旨在揭示韦利成为东方学家和翻译家的诸多影响因素。第三章是对阿瑟·韦利的翻译活动及其译作的研究——译作的产生、内容、特点以及出版时的接受情况。他的翻译包括中国诗歌、中国古代哲学著作、一部中国小说,以及日本的诗歌、戏剧和小说。本章分类介绍韦利的翻译作品,解释其内容,还提供了大量的与韦利同时代的著名评论家、学者和诗人对其译作的评价。这些评论是珍贵的社会、文化历史文献,有助于我们更好地了解韦利是如何翻译的,译得怎样,以及译作出版后读者是如何品读和接受的。第四章以韦利的翻译作品及相关的大量序言、导言、参考文献、脚注、附录及评论为基础,讨论了韦利的翻译思想,尤其是韦利有关翻译目的、翻译文本选择、优秀翻译家素质方面的见解;还探讨了韦利的翻译策略——揉合直译和意译,创造适应外国诗歌形式的诗歌翻译形式,以及在译著中提供大量供评论研究的资料等。为突出韦利的翻译风格,本章还对韦利和庞德的翻译进行了比较,指出因为身份、爱好和秉性的不同,两人的中国古典诗歌翻译在翻译方法的选择、节奏的处理、意象的运用上存在显著的差异。第五章是关于韦利译作的传播、经典化、影响方面的研究。他的诗歌译文频繁在报刊杂志上亮相,译著不断再版和被公立图书馆和大学图书馆大量馆藏,译作被转译成其他语言,译诗被谱曲等诸多事实都证明他的译作得到了极大的普及。评论家和学者们的肯定和赞扬,著名出版商不断再版他的书籍,译诗入选重要的诗集和教科书,当代读者的接受,特别是,他所拥有的大批知名的追随者,都证明了韦利译文的盛行和经典化地位。研究表明,他在东方学、文学、翻译方面的影响是独一无二的。结语部分扼要重述了论文的观点,回答了论文提出的研究问题,着重指出韦利在当时的英国文学多元系统变化中的作用,以及他作为译者对分别由东方学学问和英国诗学传统所体现的源文化和目标文化的成功调停,后者既是他留下的独特遗产,也是他成功的部分秘决。该部分还分析了韦利成为一名成功的东西方文化调停者的原因以及韦利对于中国典籍翻译的启示,讨论了本研究的局限性,并对以后的研究提出了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