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元代戏曲作家作品研究

来源 :山东艺术学院 | 被引量 : 1次 | 上传用户:zsxzsx198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中国文学史上,元曲留下了极为辉煌的一页,堪与“唐诗”、“宋词”相媲美。元杂剧在中国戏剧史上的出现,不仅标志着中国戏曲已经发展成为一种比较成熟的艺术形式,也代表着中国古典戏曲达到了第一个高峰。山东作为早期元杂剧最为兴盛的区域之一,山东的东平和大都、平阳、真定也被同称为元杂剧四大中心,更是涌现出了一大批优秀的作曲家,创作了诸多脍炙人口的曲目。提起元杂剧,大家自然而然能够想起关汉卿、王实甫、白朴、马致远这些大家,从而联想到《窦娥冤》《西厢记》《墙头马上》和《汉宫秋》这些作品。更加专业点的会知道一楔三折、科介、脚色等戏曲名词。近时学者对元杂剧的研究,又探讨了新问题,取得了新成果,例如《元杂剧包公戏评注》、《水浒戏纵谈》等著作,从新的角度来研究元杂剧。虽然笔者依然是研究元杂剧,但只以山东元代戏曲作家及作品作为主线进行梳理。本论文将从元代杂剧的产生背景、山东元杂剧的作家作品研究概述、山东元杂剧的艺术特色、创作题材以及思想文化内涵等几个层次来对山东元代杂剧进行系统的分析研究,全文由绪论、正文、结语三个部分组成。绪论主要对元杂剧研究现状进行了梳理,论证了对山东元杂剧进行研究的重要性。正文由五个章节组成。第一章对元代戏曲整体的产生背景进行了分析;第二章对山东元代戏曲进行了专门概述,介绍了山东元代戏曲的创作状况、历史文化背景以及代表作家作品;第三章详细论证了山东元代戏曲的艺术特色,主要从表演艺术和语言特色两个方面作了详细的分析;第四章则系统介绍了山东元代戏曲的题材与主题,分别从水浒戏、历史戏、清官公案戏、神仙道化戏、社会伦理戏五个方面对山东元代戏曲的题材与主题作了论述;第五章对山东元代戏曲中蕴含的齐鲁大地特有的思想文化进行了深刻的提炼,山东元代戏曲的创作充分体现了当时山东地区盛行的思想文化,反映了山东人民特有的精神状态和价值取向。结语部分综合分析了山东元代戏曲对后世相关戏曲作品的深刻影响。本论文采用了文献研究法,综合、比较研究法相结合的研究方法,以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为指导思想,重视历史、尊重客观事实。注重全文的逻辑性,纵横分明,点面清晰。并于2014年9月在《人文天下》发表相关论文:《山东元代戏曲作家作品论——以<李逵负荆>和<双献功>为例》。如果我的研究能够取得些许成果,将元代山东作曲家及其作品系统地整理总结归纳从而找到新的突破点,则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弥补元杂剧在发展上的空白,对山东传统文化的发展及传承有着深远的影响;其次,也能让很多戏曲爱好者、从业者对山东元杂剧得以重视;第三,将会对自己以后的戏曲研究打下很好的理论和实践基础,改善自己在研究中遇到的一些问题;第四,将在戏曲研究中学习到的知识与各位老师和同学分享,并找到自己的不足,进一步完善和提高自己的创作能力。
其他文献
<正>随着多媒体技术的发展,多媒体电脑、投影仪、实物展示台、音响等多媒体技术和设备被越来越多的教师应用于初中语文教学中。要在教学中实现教师、学生和教学媒体的完美整
大数据时代的来临开启了人类社会发展的新趋势,巨量数据的集合是大数据的特点,它将在意识形态方面产生重要的影响和作用。大数据时代下信息全球化发展,使得意识形态领域受到
文化人类学家强调,人是文化的生物,人生活在文化情境之中。借助文化人类学的理论和方法,可以对课程研究做出新的诠释:课程研究具有文化本土性、文化主体性和文化多样性的特征
以内蒙古鄂尔多斯某油田的3种压裂返排液为研究对象,COD去除率、浊度去除率和出水率为考察指标,采用单因素控制变量法探索压裂返排液预处理工艺的最佳实验条件。结果表明,200mL
伴随着影视产业发展的规模日益壮大,影视媒体越来越广泛地渗透到了人们的生活当中,为人们提供了巨大的精神享受。正是由于这种重要的功能,全国各大高职院校纷纷开设了影视表
传统MIMO雷达为了获得准确的距离信息小仅需要引入转移矩阵,而且需要积累更多的快拍数。针对该问题,该文提出了基于稀疏迭代的频控阵MIMO雷达多维信息(距离、角度和幅度)估计方
《异史》是《聊斋志异》现存各版本中收录篇目最全、钞写时间较早并且保留它的源本面目最全的版本,但一直未得到学界的充分重视,对它的来源、钞写年代、与诸本之间的关系研究
为提高GPS时间显示控制系统在光电跟踪设备中的控制能力、可操作性、可观测性,在前期设备的基础上,设计了新的电路架构,进行数据通讯及信息处理,增加了触摸屏控制显示终端,对
时间流逝,年岁渐增,是自然界的规律,是任何人都无法回避的现象。多情敏感的诗人们,面对生命的衰老,往往会发出内心的感慨。中唐著名诗人白居易,面对生命的老去,也心生许多感
经历了革命文学,十七年文学,以及文革文学,学者们对让文学重新回到本位,重新关怀个体命运的渴望愈加强烈。因此,上世纪八十年代学界提出了“重写文学史”的构想,研究者一反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