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当代文学阐释学的构建——基于强制阐释、本体阐释与公共阐释的辨析与反思

来源 :广西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1次 | 上传用户:ykl12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阐释学是文本与理解之间的一种冒险技术,从文本、作者、接受者与世界这四个维度生发出众多相似或互斥的面相,而文学阐释学脱胎于斯,同样承担了沟通不同主体间把握文学作品真理的任务,也为源远流长的中西方文论注入了经久不衰的思辨生命力。2014年,中国社会科学院张江先生针对西方文论内在积弊而提出的“强制阐释”论,以及随后几年为构建中国当代文学阐释学理论而提出的“本体阐释”与“公共阐释”,以“问题式”的结构、凌厉的文风与锐利的思想搅动起一片浪花汹涌,通过直击当代西方文论症结的决绝姿态,将当代中国阐释学界沉寂已久的诸多基本性问题重新带入学术研究视野,并持续引发“阐释热”的理论景观,其理论穿透力更是抵达当代中国文学批评生态紊乱等失效症候,唤醒了中国学界关于文学阐释学理论中诸多基本问题的重思与再议。论文以张江所提出的“强制阐释”“本体阐释”和“公共阐释”等文学阐释学理论成果作为主要研究对象,整合辨析以张江理论成果为圆心的各界学者的文学阐释学批评对话,探究构建中国当代文学阐释学的可能路径。第一章梳理中国当代文学阐释学的研究基础,在面对中西阐释学资源深厚的理论谱系时,将研究对象具体术语及概念的明晰作为把握理论思想的起点,其次从理论的生发起始进行溯源盘点,兼备理论史与问题史的意识,洞悉各阶段理论发展面临的现实困境,把握其中缠绕难解的基本性问题;最后立足于本土,考察当代文学阐释学发展的现实语境与症结成因,明确文学阐释学现阶段的具体理论任务,探究当代文学阐释学的理论尝试与发展新动向。第二章主要通过对“强制阐释”“本体阐释”与“公共阐释”三者进行概念上的爬梳,建立相互间的联结关系,以求全盘把握其中囊括的理论内涵与核心思想,综合考量乃至于意义的澄明。在张江教授有关文学阐释学理论体系的建构尝试中,“强制阐释”论的提出是对西方当代文论的一场“祛魅”与批判;“本体阐释”论则是讨论“强制阐释”判断之后,还原中国本土文学阐释话语的构想;而“公共阐释”论的转向进一步完善了“本体阐释”论,并将私人阐释引入允许对话的公共领域,试图以公共理性约束阐释行为,为重建中国文学阐释学理论提供一种解决思路。第三章针对分析由张江文学阐释学理论成果为圆心的学界“阐释学之热”,总结出“文学阐释与文学批评的关系”“文学阐释的主客体关系及意义之源”“文学阐释的边界与限度”“文学阐释的有效性”这四个学界批评对话中的构建性问题,面对这些进一步拓宽了文学阐释学的理论外延与阐释空间的理论成果,论文将这场集中了当代中国学者思想锋芒与理论智慧的盛大论坛,同样作为一个文学事件加以把握,考察其对于中国当代文学阐释学的未来发展所具有的前瞻性意义。第四章首先分析张江所提出的理论构想所具备的学术价值与反思立场,而作为一种观点新颖且锋芒毕露的“问题式”结构,其理论批评也存在着定性式判断的极端、理论观点的自反与逻辑矛盾、理论构建联系的断裂与乌托邦化的构想等有待推敲的理论缺陷。在中和张江文学阐释学理论成果的双重启示的基础上,论文探寻以“审美体验”补充“本体阐释”所强调的“回归文学实践”,以“反思修辞性阅读”补充“公共阐释”所试图建立的“对话精神”之可能。通过以上分析,论文试图反思中国当代文学阐释学理论及批评的构建问题,提出回归审美体验与文学实践保证阐释主体的在场,以反思修辞性阅读的现实状况促使对话精神的可能,在“经验视界”的共通中谋求交互文化的居间路径,作为建构中国当代文学阐释学的理论设想与展望。最后,论文提出中国当代文学阐释学的理论发展,应当始终保持一种开放性与生成性并存的理论展望与前瞻,而非设置一个试图囊括文学与文化社会全部内容的定性式结论。求真虽是人类的天性所趋,然封闭固定的圆却难以保证意义的多维生长,文学阐释学理论发展的方向或许是不惟求同谋,只但求同道。
其他文献
在互联网时代,社交媒体的出现正在无形中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成为人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微信作为目前最受欢迎的社交软件,逐渐成为个体进行自我表达和处理人际关系的新平台。其中,侗歌微信群凭借其巨大的渗透能力和传播效应,在侗族地区广泛流行,是现如今侗族人民较为喜闻乐见的娱乐方式。侗歌微信群作为侗族群体演唱侗歌的新的线上空间,提供了一个自我展现的新舞台。欧文·戈夫曼的拟剧理论认为,社会是一个大舞台,
学位
“因A而B”结构有客观表达和主观表达两种意义,主观表达的“因A而B”常用于文章标题、宣传标语,已成为当代汉语一种新兴的评价构式,该构式书面语色彩浓厚,具有丰富的表现力。本文拟运用构式语法理论,坚持动态与静态结合、共时与历时结合、描写与解释结合的原则对该构式进行全方位、多角度的研究。全文分为六个部分,主要内容如下:第一部分,绪论。阐述了本文的研究对象及选题缘由、研究现状及研究意义、研究理论及方法,并
学位
抗美援朝运动作为建国初期的三大运动之一,具有极大的社会影响力。在中国百废待兴之际,团结全国各族人民,共同支援前线作战,最终打败了美帝国主义,其体现的爱国主义和国际主义精神永垂不朽。一场成功的政治动员能够在最短的时间内聚集人力、物力,发动全体人民共同解决危机,这是值得我们深入研究的。如今,世界正处于大调整时期,中国亦面临着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无论是在政治上还是生活上,都需要全国人民群策群力,充分发挥政
学位
新时代以来,伴随从严管党治党目标的深化,党内巡视制度在实践创新与理论创新中不断发展,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聚焦党的建设问题所在,针对巡视工作中发现的党的领导弱化、党的建设缺失、全面从严治党不力等问题,以高度的政治自觉与超强的政治敏锐度,明确了党内巡视工作的本质定位,明晰政治巡视是巡视制度的本质属性,指明了新时代党内巡视制度的发展方向,为党和国家各项事业的发展提供了坚实保障。对深化政治巡视的研究
学位
作为中国的重要邻国和全球经济发展最快的国家之一,印度是一个正在崛起的大国,在国际政治舞台上发挥的作用愈加重要,受到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印度共和国成立以来,开国总理贾瓦哈拉尔·尼赫鲁为印度外交确立了不结盟政策,该项政策成为印度外交政策的基石,并对印度外交实践产生了长远的影响。通常来说,“不结盟”是指在美苏两级尖锐对峙的冷战格局下,印度既不与美苏两个大国结盟,也不参加美苏所主导的任何政治或军事集团。研
学位
“政治建警”是中国共产党对公安队伍的政治建设,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公安事业的“灵魂”工程。中国共产党“政治建警”的实践,既遵循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又与不同历史时期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党的主要任务密不可分,需要在理论基石、根本原则、任务抓手、根本宗旨等方面不断加深认识。分析“政治建警”的理论内涵、总结“政治建警”的经验成果、展示“政治建警”的时代拓展,有利于公安机关在新时代错综复杂的形势下,以正确的站
期刊
生命之可贵,源于它的不可复制和逆转,一旦逝去,永远都无法追回;生命之光彩,在于它的社会价值与创造属性,每个人对生命的发展都有着各自不同的选择。对生命的爱护与发展无疑是人类社会的永恒主题。随着当今社会生存环境和生命救助体系的改善,人们的生命质量得到了极大的提升,但也依然面临着诸如个体社会生存能力退化、人性扭曲、精神世界荒芜、生态环境恶化等一系列生命异化问题。教育对个体生命的存在和发展有着不可推卸的责
学位
[目的]评价稳心颗粒治疗室性早搏的有效性、安全性和经济性。[方法]以“稳心颗粒”“稳心”“Wenxin granule”“Wenxin”等为检索词,计算机检索中国知网(CNKI)、万方数据库(W.F)、维普数据库(VIP)、Pubmed及The Cochrane Library等数据库(2000年1月—2020年8月),并手工检索相关期刊与会议论文,筛选稳心颗粒治疗室性早搏的随机对照试验文献。使用
期刊
桂北平话属于混合性方言,各音类混合程度高,内部差异较大。通过田野调查获取桂林市城区4个代表方言点土话的一手语料,主要描写和对比研究七星区朝阳乡欧家村、叠彩区大河乡上阳家村、秀峰区甲山乡矮山塘村和象山区二塘乡红光村的土话的语音面貌及其演变发展,为桂北平话的研究进一步提供材料和依据。通过桂林市城区土话与周边临桂两江、义宁、灵川三街平话和雁山竹园村土话的外部比较,可以再次印证桂北平话系统内部差异大且缺乏
学位
马克思·范梅南是加拿大阿尔伯塔大学的教育学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研究方法、教育学和课程理论,是教育和人文科学领域运用现象学理论和方法的先驱。范梅南在实践现象学的基础上提出现象学写作概念。现象学写作既是实践现象学研究方法,也是写作方法。方法最终指向实践,范梅南的目的不仅为各专业实践服务,其中也探讨了关于写作这一事情本身的现象学。文章主要着眼于三方面,一是梳理现象学写作概念的发展与分类,二是探讨现象学写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