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研究苗药紫金龙抗炎活性有效部位化学成分,为阐明紫金龙药效物质基础提供试验依据。 方法:(1)紫金龙用60%乙醇回流提取,浸膏过D101大孔吸附树脂,分别用水和不同浓度乙醇梯度洗脱,收集乙醇洗脱液过中性氧化铝柱,依次用氯仿、氯仿-甲醇、甲醇-水洗脱,洗脱液回收溶剂得氯仿组分,氯仿-甲醇组分以及甲醇-水三个化学组分;(2)选择经典的脂多糖(LPS)诱导的RAW264.7细胞炎症模型作为体外抗炎活性评价模型,对上述三个组分进行抗炎活性筛选;(3)采用MCI、Sephadex LH-20、正反相硅胶、制备液相、半制备薄层色谱等分离纯化手段对活性部位化学成分进行分离,应用MS、NMR波谱技术对化合物进行结构鉴定。 结果:氯仿组分及氯仿-甲醇组分能够有效抑制LPS诱导的RAW264.7细胞释放NO,同时能降低细胞中炎症因子TNF-α的含量,为紫金龙抗炎活性有效部位;从有效部位中共分离得到14个单体化合物,13个已鉴定的已知化合物分别为:vilmorrianine D(1),hemsleyaconitine G(2),hemsleyaconitine F(3),hemsleyaconitine A(4),hemsleydine(5),talatisamine(6),isotalatizidine(7),vilmorinine(8),panicutine(9),deacetylheterophyllodine(10),8-deacetyl-yunaconitine(11),14-O-veratroylneoline(12)和lipoyunaconitine(13),还有一个未见文献报道的新化合物,并将其命名为2-O- deacetyl-vilmorrianone(14)它们均为生物碱类化合物。 结论:明确了紫金龙抗炎活性有效部位,并从有效部位中分离鉴定了14个单体化合物,均为二萜生物碱类化合物,其中11个属于C19-二萜生物碱,3个为C20-二萜生物碱,14个化合物全部为该植物首次分离报道。且有一个未见文献报道的新化合物,研究结果为紫金龙开发应用提供了试验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