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不尽的苍凉——解读张爱玲小说文本

来源 :天津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uili101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全文共分四部分。 第一部分讨论张爱玲创作中叙事视角的演变。从张爱玲早期到后期的小说创作中,叙述者经历了由显身到隐身演变的过程。张爱玲承袭了中国古典白话小说的叙事手法,保留了“说话人”的旁观者姿态,同时借“虚拟情景”达成与读者的沟通。由此带动了叙事情景的转变。 第二部分分析张爱玲小说中自由间接引语的运用。其作用表现为两个方面,第一个方面是叙述主体的分化,主要从自由间接引语切入分析。第二个方面是出色的心理叙事艺术,以此来展示人物心理,从而加深了文本的内蕴。 第三部分小说中的意象叙事。张爱玲小说中包含隐喻、象征等内蕴意象,主要从两方面分析:参差对照的色彩和暗淡阴郁的格调。其中色彩的描写给人以极强的感观冲击力;通过对人物的命运、情绪等的象征暗示的意象来展现她独特的、个性化的、暗淡阴郁的格调。 第四部分从文本中透视张爱玲的价值观。透过叙事者、隐含作者、作者的关系可看出张爱玲价值观:她作为社会的旁观者影响到她的文学创作上,同时也不自觉地渗透到她小说的叙述方式上。张爱玲小说中所弥漫的苍凉意味,融给了形式和内容的人生荒凉之感。
其他文献
在中国现代文坛的广袤天空中,沈从文是一颗璀璨而又孤寂,晶莹而又独特的星星.其作品多关注湘西底层人们的生活,富有浓郁的乡土气息,蕴涵丰富而又深厚的民俗文化知识.因而,立
音乐性研究是诗歌研究领域内的重要课题,关于这一课题的论述颇多,但总的来说,还缺少突破性,因此,这一论题尚留下颇为广阔的论述空间.诗与音乐属同源艺术,曾同为原始综合艺术
《老残游记》是晚清著名小说之一。本文立足于作家与作品的结合,通过对作者刘鹗的生平经历及《老残游记》的具体创作过程的考察说明,《老残游记》的问世虽属偶然,却是作者所处时
作为"开一代诗风"的诗坛巨擘,艾略特在20世纪中外诗歌史上产生了巨大而深刻的影响.该论文首先对80年代以来中国学界对艾略特的译介与研究情况进行了梳理,指出其几个发展阶段,
《老乞大》是元明时期的口语材料,较为真实地反映了当时口语的面貌,有一定代表性,对它的时间表达法进行深入细致的考察将有助于近代汉语时间系统的研究,而近代汉语的时间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