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基于陕西省西安市周至县退耕山区的实地调查数据,运用英国国际发展署(DFID)的也是国际常用于分析生态工程影响的可持续生计框架,建立生计状况评价指标体系,首先从生计资本、生计策略、生计结果三个方面对退耕户和非退耕户的数据进行了对比研究,发现两者之间的差异并解释差异产生的原因,接着分别运用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和二元Logistic模型实证分析了退耕还林工程对农户生计策略与生计结果的影响,文章最后从作为项目实施主体的农户角度出发,对农户相关意愿、林农对退耕还林工程的评价、满意度以及对后续政策的期望几个方面进行了阐述和分析。论文既有客观的实证分析也有主观的农户评价,主客观相结合,最后分析得出了如下几个主要结论:(1)生计资本比较方面,与非退耕户相比,退耕户的自然资本和物质资本更为丰富,人力资本和金融资本相对缺乏,社会资本无差异;生计策略方面,退耕户收入更低,支出略低;生计结果方面,退耕户贫困比率更高。究其原因在于退耕户人力资本的缺乏,而人力资本缺乏的根源在于退耕户相比非退耕户地理位置更为偏远,使其相对缺乏提升人力资本的机会。(2)退耕还林对生计策略的影响方面,退耕显著地减少了农户的林业纯收入、转移性收入和经营性纯收入,影响最大的两项是经营性纯收入和林业纯收入,在支出方面,退耕对农户的食物支出和其它支出造成了显著地负面影响,对收入和支出的计量分析表明退耕还林对农户生计策略存在影响,主要影响存在于农户对发展林业和进行家庭经营方面的安排。退耕还林对农户生计策略的改变并没有达到当初预期的巨大效果,因此不应该过分地夸大退耕还林在农户生计转变或改善方面的作用。(3)退耕还林对生计结果的影响方面,是否参与退耕还林是导致农户贫困的重要原因,退耕使得农户收入减少,间接地导致退耕户贫困的发生机率增加。家庭耐用消费品的总价值、户主是否有手艺、家庭过去5年贷款总额对于农户减少贫困发生率具有显著的积极作用。(4)在林农参与和巩固退耕还林意愿、对退耕还林政策的评价、满意度和对后续生态补偿政策的期望方面,绝大多数的农户都愿意巩固已有的退耕还林成果,即使政府停止补贴,由于经济林已经开始有收益,加之坡地产量低和投入大等各种因素都使得绝大多数农户不会进行毁林复耕。无论是退耕户还是非退耕户都对国家的补贴金额和补贴时间表示不满意,尤其是对补贴时间不满意,希望国家后续的退耕补贴政策中,能够进一步地延长补贴期限和加大补贴金额,也有农户表示希望政府帮助他们解决人畜饮水困难、基本口粮田建设、农田水利建设、落实退耕还林补贴款发放、完善林地产权等问题。最后,论文在结论的基础上提出了将退耕还林工程和生态移民相结合、促进当地农民人力资本水平提升等相关政策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