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第一章首先介绍了弥尔顿的《黎西达斯》作为一首牧歌式挽歌在其领域内的地位与价值,探讨指出了作者在该诗中对牧歌式挽歌的传统主题:“死亡”与“爱”的继承,以及他通过自己的风格传达了其对于“死亡”与“爱”这两个人生主题本身及其相互关系的理解。
本文第二章阐述了文艺复兴时期思想对弥尔顿在“死亡”这一问题的理解上的影响,提出了他的四种不同程度死亡的概念,并通过撒旦的经历对其加以诠释,同时,凭借诗人在《黎西达斯》中丰富的想象力,及其对于古典神话的巧妙运用,分析了该诗中“死亡”背后真实的宗教含义:死亡源于人类始祖的堕落,无法避免,但人们可以通过宗教式的谦恭,“在自己的灵魂中获得新的伊甸园”。
本文第三章首先探讨了柏拉图关于爱的理论,并搜寻出这些理论在《黎西达斯》中的影子,分析了在传统牧歌的场景中分别体现的肉体之爱、灵魂之爱、自我之爱及上帝之爱的影响,指出只有善的爱才能在身后获得回报,恶的爱将会受到致命的惩罚,不得新生。本文第四章通过有关阿尔斐斯、俄尔浦斯及“腥红色的花”三个神话故事,讨论了《黎西达斯》中死亡与爱的关系:二者看似矛盾,实则和谐,死亡无法避免,但善之爱会使人获得新生,而恶之爱会招致死亡,并不得新生。上帝有时会让具有贤德之人夭亡,算作对他的酬劳,通过将其神化,护佑人世,使其获得永生,从而让尘世之爱得以升华,广播人间,反过来也在被爱的凡人间,播下善爱的种子。
本文第五章勾画出弥尔顿作为一个充满抱负的青年诗人、人文主义者、清教徒,通过《黎西达斯》,立于现实与想象之间,体现了他心中死亡与爱矛盾的和谐,实践了他对善爱的呼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