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应用口服胃窗超声造影联合静脉超声造影(超声双重造影)评价胃癌患者的淋巴结转移情况;分析胃癌组织超声造影定量分析各参数与上皮钙粘蛋白(E-cad)、微血管密度(MVD)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的相关性。
方法:
选择我院2007年4月至2008年10月间经胃镜诊断并经术后病理证实的95例胃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在术前进行胃癌超声双重造影检查,通过Aco软件对胃癌组织进行定量分析,得出基础强度(BI)、峰值强度(PI)、到达时间(AT)以及达峰时间(TTP)等参数,计算增强强度(EI=PI-BI)和灌注时间(WIT=TTP-AT)。术后根据病理结果将所有胃癌患者分为两组:淋巴结转移阳性组(N1组,56例)及淋巴结转移阴性组(N0组,39例)。将两组间胃癌组织超声造影定量分析结果进行比较,分析各项参数与胃癌淋巴结转移之间的关系。应用ROC曲线得出用于评价胃癌淋巴结转移的理想的EI界值,并采用Kappa法对该方法的可靠性进行检验。同时,将胃癌组织制成石蜡标本,并制备成4μm厚的连续切片,应用ElivisionTM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分别检测胃癌组织中E-cad、MVD及VEGF的表达,将两组间该三项分子标记物表达的结果进行比较,并分析胃癌组织造影各参数与各分子标记物之间的相关性。
结果:
N1组胃癌组织BI值显著低于N0组[(1.471±1.617) dB vs.(3.784±2.772) dB,t=-4.108,P=0.000],EI值显著高于N0组[(20.982±3.760) dBvs.(14.131±3.905) dB,t=6.980,P=0.000],而WIT值显著短于NO组[(9.262±3.075)s vs.(10.952±2.954)s,t=-2.145,P=0.03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绘制ROC曲线,通过计算曲线下面积得知,以胃癌组织EI>17.050dB作为胃癌淋巴结转移的判断标准,其灵敏度为83.3%,特异度为76.0%,且具有较高的可靠性(Kappa=0.89)。N1组胃癌组织中E-cad的低表达率显著高于N0组[(85.7% vs.66.7%),x2=4.844,P=0.028]; N1组胃癌组织中MVD计数显著高于N0组[(71.653±6.251) vs.(41.400±10.510),t=14.079,P=0.000]; N1组胃癌组织中VEGF阳性表达率与N0组之间无显著差异[(64.3%vs.59.0%),x2=0.276,P=0.600]。胃癌组织的BI、EI与E-cad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767和-0.439;BI、PI、EI和WIT与MVD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611、0.456、0.880和-0.277。但胃癌组织造影各参数与VEGF表达均无显著相关性。
结论:
1、胃癌淋巴结转移阳性组与阴性组之间超声造影定量分析结果不同:与转移阴性者比较,转移阳性者胃癌组织BI更低、EI更高而WIT更短;
2、胃癌组织EI值可以通过反映病灶的血流灌注特征,间接评价胃癌的淋巴结转移情况,是一项用于评价胃癌淋巴结转移的有潜力的新指标;以EI>17.050dB作为判断胃癌淋巴结转移的阈值,其灵敏度和特异度均较高(83.3%;76.0%),且具有较高的可靠性;
3、胃癌淋巴结转移阳性组与阴性组之间胃癌组织内的E-cad和MVD表达不同:与转移阴性者比较,转移阳性者胃癌组织内E-cad低表达率更高,MVD计数更高;
4、胃癌组织超声造影定量分析各参数与胃癌组织内的E-cad和MVD表达之间存在一定相关性:BI与E-cad呈中度正相关,EI与E-cad呈低度负相关;BI与MVD呈中度负相关,WIT与MVD呈极弱负相关,EI与MVD呈高度正相关,PI与MVD呈低度正相关。
5、胃癌组织超声双重造影定量分析各参数(特别是BI、EI及WIT)可通过反映胃癌的血流灌注特征从而在术前对胃癌的转移及预后进行综合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