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研究生招生政策既是研究生教育政策的重要组成,也是社会关注的热点。硕士研究生招生政策发展变迁是一个动态的复杂过程,既与我国研究生教育的目的直接相关,也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紧密关联。自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硕士研究生招生政策经历了70余年的发展,分析其变迁的逻辑与特点,厘清其变迁的动力与阻力,是理性认识当下政策、并对其进行改进与完善的重要前提。倡导联盟理论是一种公共政策过程理论,在该理论提供的多元主义新视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生招生政策既是研究生教育政策的重要组成,也是社会关注的热点。硕士研究生招生政策发展变迁是一个动态的复杂过程,既与我国研究生教育的目的直接相关,也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紧密关联。自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硕士研究生招生政策经历了70余年的发展,分析其变迁的逻辑与特点,厘清其变迁的动力与阻力,是理性认识当下政策、并对其进行改进与完善的重要前提。倡导联盟理论是一种公共政策过程理论,在该理论提供的多元主义新视角下,观察我国硕士研究生招生政策的历史演进过程具有其适切性。以此为理论支撑,本学位论文通过政策横截面的透视,在识别出招生政策所涉及的诸多参与者、划定政策子系统边界、分析其政策信念体系的基础上,根据政策核心信念的差异建立招生政策子系统中的三大联盟,即政府联盟、高校联盟和市场联盟,他们分别倡导“公平”“招生自主、学术自由”和“效率”的政策核心信念。通过对建国以来我国硕士研究生招生政策发展的回顾,以政府为主体的政府联盟在政策子系统内始终占据主导与强势地位,其“公平”的政策核心信念随之主导公共政策,保证硕士研究生招生实践的公正公平,达成深层核心信念。三大联盟的内部政策学习,成为推动政策变迁的内驱力;外部因素持续变动,成为推动政策变迁强大外驱力;同时,焦点事件的偶然发生引发的内部震荡成为重要助推力。这些动力的综合作用,催生了各联盟的产生与发展,并使子系统内各联盟在不同政策核心观念的支撑下,相互竞争与博弈,使得政策变迁中各联盟力量呈现出单极到多极的变化。在这一过程中,各联盟深层核心信念一致且稳固;各联盟政策核心信念稳定并支撑联盟演进,而次要层面信念始终处于变化中。然而,相对稳定变量各要素构筑了政策变迁的“天花板”,单向跨联盟学习影响了政策学习的效果,整体有限幅度的变迁方式引发路径依赖,这些问题都成为阻碍政策变迁的重要因素。这些障碍的形成,与政策子系统原始结构、政策子系统发展的必然趋势、系统内其他成员角色错位与缺位等有着密切关系。我们可以有针对性地破除这些阻力因素:密切关注外部因素变动,把握内部震荡带来的窗口期机遇,同时推进政策学习,建设专业论坛,丰富政策经纪人角色的内涵,并寻找合适的途径与手段摆脱政策路径依赖,从而更好地推进招生政策的发展与变迁。
其他文献
产业革命即工业革命,全球各国的竞争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在产业革命中的引领作用。随着以人工智能等一系列新技术为首的第四次产业革命的到来,培养一批具有深厚学术造诣与自主创新能力的高层次工程科技人才成为各国建设科技强国的新使命和价值追求。党的十九大提出要“培养一大批具有国际水平的战略科技人才、科技领军人才、青年科技人才和高水平创新团队”,表明国家对于工程人才科技创新能力的重视程度。高校作为培养创新型工程人才
振兴本科教育是新时代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核心任务。教育部近几年来曾多次召开有关本科教育工作会议,强调“高教大计、本科为本,本科不牢、地动山摇”。本科生群体占受高等教育总人数的一半以上,本科生的培养质量与高等教育的整体质量密切相关,本科生的学习力水平直接影响高校人才培养质量。然而,国内现有文献中对本科生学习力的研究较少、成果有限,如何深入剖析本科生学习力现状,找出其中存在的不足,是促进高校教学高质量发
校园欺凌是在不同的国家和不同学段广泛出现的事件,对学生群体的生活、学习和心理都产生着重要的影响,在多年的研究和治理下依然是中小学校园安全方面的顽疾。本研究主要采用规范分析和案例分析法,以校园欺凌的焦点事件入手,从面子文化的视域出发,对我国中小学校园欺凌的成因进行了分析,并基于面子文化提出了防治校园欺凌的新路径。本研究主要分为五个模块:第一部分指出研究的意义与方法、对核心概念进行界定、对已有的研究文
信息化助推中西部地区农村小规模学校发展是一条有效途径。经过几十年的发展,教育信息化从前教育信息化阶段发展到教育信息化1.0阶段,再到教育信息化2.0阶段。期间,信息化对中西部农村小规模学校的发展具有哪些促进用?人们为什么对信息化的促进作用评价褒贬不一?本文通过文献研究,对信息化促进中西部地区农村小规模学校发展的成效进行描述,总结信息化促进中西部地区农村小规模学校的现存问题,分析信息化促进中西部农村
近年来,随着婚姻法司法解释的出台,非法同居的说法已经被法律所摒弃,事实婚姻的认定范围也与非婚同居有所不同,非婚同居基本被法律排除在外。之前的司法解释试图用几个条款来保障同居者的部分权益,但是保护力度却远远不够。因非婚同居诉诸法院的纠纷逐渐增多,法院解决非婚同居纠纷一直是适用相关的司法解释。在民法典制定过程中对非婚同居是否入典产生了激烈的争议。遗憾的是,最终出台的民法典并没有将非婚同居的问题纳入婚姻
本科生导师制度的完善既是推动本科教育教学制度改革的重要途径,同时又是保障本科生学业发展的制度支撑。本科生导师制度发端于英美国家的大学人才培养过程,我国高校通过模仿借鉴逐步本土化。然而,在本土化过程中,本科生导师制存在一些实践困境与问题,不能完全按照制度目标达成促进本科生学业发展,对于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作用也未能达成预期。因此,研究我国本科生导师制的发展状况,搞清楚其与本科生学业发展之间的关联,实现
近年来,我国民办高等教育发展方式正从规模扩张向内涵式发展转变,但同时,民办高校教师劳动关系治理面临着教师流动大、待遇满意度低与教师法律关系不明晰等问题,这对民办高校内涵式发展带来了巨大冲击。因此,分析我国民办高校教师劳动关系治理中的问题,并借鉴美国与日本私立高校教师劳动关系治理的经验,立足我国民办高校教师劳动关系治理中经济关系、社会关系与法律关系的目标,并提出优化其治理的模式,具有重要理论和实践意
媒介技术推动了青年群体消费文化的发展,使其在开放包容的政治经济文化环境中逐渐形成,在网络空间中崭露头角并形成独特个性。在媒介空间内,选择不同的消费文化的青年群体基于不同的认知观念会以圈层的形式被无意识地分化,消费文化间呈现出区隔现象。青年群体的行为认知也会受所在文化圈层中片面观念的影响,需要得到正确的引导与纠正。本文首先界定了媒介化社会中的青年群体消费文化。从社会阶层、个体需求以及市场环境三个方面
近年来我国高校为回应制造业等工业产业转型需求、满足未来社会发展需要,对高等工程教育进行改革,实施新工科教育。很多高校对新工科教育开展了各种积极探索与尝试,但量的提升未能带动质的飞跃,新工科人才培养的实践效果仍不理想,刻板的“学科本位”思想和传统的工科教育模式都桎梏着工程科技人才综合创新能力的发展。突破学科界限,调整和改进新工科人才培养体系的任务已迫在眉睫。因而系统研究新工科跨学科人才培养体系,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