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1、比较肝郁脾虚方加阿普唑仑组、单用阿普唑仑组治疗肝郁脾虚型失眠患者在治疗前后主观症状、失眠相关测评量表积分的变化,探讨肝郁脾虚方的临床意义。2、总结导师临床经验,为肝郁脾虚型失眠的治疗提供新思维,提高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随机、对照临床试验方法,研究对象为符合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颁布实施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中有关“不寐”的诊断标准、《中医临床诊疗术语证候部分》证候诊断标准和《中国精神疾病分类方案与诊断标准(第3版)》(CCMD-3)中失眠的诊断标准的患者。研究对象来自2014年2月至2014年12月在福建省中医药研究院综合门诊部失眠专科就诊的患者,参考医学统计学数字表进行随机分组。治疗组予肝郁脾虚方配合阿普唑仑治疗,对照组予单用阿普唑仑治疗,每组36例,疗程4周。采用匹兹堡睡眠指数量表(PQSI)、肝郁脾虚症状量化表分别在治疗前及疗程结束时进行测评以评价疗效,所有数据采用SPSS18.0软件进行处理。结果:1.治疗组和对照组均可降低PSQI积分,差异有统计学差异。疗效结束时,治疗组PSQI积分降低较对照组更低,治疗组效果优于对照组。2.对照组和治疗组均可降低肝郁脾虚症状量化表积分,有统计学差异。疗效结束时,治疗组肝郁脾虚症状量化表积分降低较对照组更低,治疗组治疗肝郁脾虚证失眠效果优于对照组。3.治疗组和对照组在改善胸胁胀痛、大便不爽、情绪抑郁方面有统计学差异。两组在腹胀、食少方面无统计学差异。治疗组和对照组在改善入睡困难方面有统计学差异。两组在眠浅易醒、早醒、多梦方面无统计学差异。4.治疗组痊愈12例、显效13例、有效6例、无效5例;对照组痊愈7例,显效8例,有效12例,无效9例。治疗组痊愈率33.33%,有效率86.11%;对照组痊愈率19.44%,有效率75.00%,P<0.05,具有统计学差异。结论:1.两组均能治疗肝郁脾虚证失眠,改善失眠症状,肝郁脾虚方治疗肝郁脾虚证失眠患者临床疗效确切。2.治疗组治疗失眠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且在入睡困难改善方面优于对照组。肝郁脾虚方可有益于失眠的治疗,可促进入睡。3.肝郁脾虚方既可改善肝郁脾虚证失眠的失眠症状,亦可改善胸胁胀痛、腹胀、大便不爽等肝郁脾虚部分症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