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布拉格反射镜是最常用的一维光子晶体,其结构简单、易于制备,通常由两种折射率不同的材料沿着一个方向交叉重复堆叠而成。在实际应用中需要实现高反射率,而影响反射率的主要因素是堆叠的周期数和高低层材料之间的折射率差。现有的制备方法必须考虑紧密的晶格匹配,以避免位错对整个结构的质量产生不利影响。通常对于高匹配度的晶体而言折射率差相对较小,需要制备大量周期才能获得高反射率,这不利于大规模集成光电路的生产。因此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布拉格反射镜是最常用的一维光子晶体,其结构简单、易于制备,通常由两种折射率不同的材料沿着一个方向交叉重复堆叠而成。在实际应用中需要实现高反射率,而影响反射率的主要因素是堆叠的周期数和高低层材料之间的折射率差。现有的制备方法必须考虑紧密的晶格匹配,以避免位错对整个结构的质量产生不利影响。通常对于高匹配度的晶体而言折射率差相对较小,需要制备大量周期才能获得高反射率,这不利于大规模集成光电路的生产。因此,在介质材料上制备少周期、高反射率和高晶格匹配度的布拉格反射镜仍然是一个巨大的挑战。金属离子注入电介质在其浅表面合成纳米颗粒,不仅改变了基底的折射率,同时克服了晶格不匹配的影响,为我们制备高性能布拉格反射镜提供了一种途径。本文结合Au离子注入和磁控溅射,制备了基于Au纳米颗粒/Si O2复合层和Si O2膜的布拉格反射镜,通过实验详细研究了制备样品的结构和反射特性,以及Au纳米颗粒的热演变对布拉格反射镜反射率的影响,并通过理论模拟了不同周期数、不同周期厚度和不同纳米颗粒参数对布拉格反射镜的反射性能的影响。主要研究内容及结果如下:(1)结合30 ke V,剂量为6×1016 ions/cm~2的Au离子注入到Si O2基底和射频磁控溅射制备Si O2膜构建了4个周期的Au/Si O2-Si O2布拉格反射镜。垂直入射的反射光谱结果显示,在中心波长555 nm处,反射率达到约65.0%。在0-45°不同入射角度下的反射光谱结果表明,垂直入射时反射率提升可归因于Au纳米颗粒的局域表面等离子体共振(LSPR)反射峰和多层结构的布拉格反射峰的叠加增强。此外,在不同温度下退火结果显示,在400-800℃反射率从65.0%提升至82.6%,但在900℃反射率反而又下降。通过对纳米颗粒结构、分布等定量测量,分析了热处理引起反射率变化的原因。(2)利用Mie理论和M-G理论以及传输矩阵法对影响基于金属纳米颗粒的布拉格反射镜的反射率的因素进行了详细理论模拟研究。首先,以Au为例,研究了布拉格反射镜周期数和周期厚度对反射率的影响,模拟结果显示未退火的样品可以在9个周期后反射率达到约85%,并且反射率随周期数增长逐渐呈现饱和状态,而非线性增长。而对于不同Au/Si O2和Si O2厚度模拟结果显示,布拉格峰受周期厚度的影响,设计更合理的周期,才能确保布拉格峰和LSPR反射峰的在相同波段叠加增强反射率。其次,以Au纳米颗粒为研究对象,分析了Au纳米颗粒尺寸、体积分数以及偶极相互作用各参数改变对反射率的影响,结果发现颗粒直径对于反射率的提升随着颗粒变大而逐渐变得不明显,而体积分数增大对反射率的提高效果更显著。同时,根据Ag、Cu、Zn不同金属纳米颗粒LSPR反射峰的位置设定合适的周期,模拟反射光谱随周期层数的变化,分别在440,620和350 nm处产生了较高的反射率。上述理论模拟结果,为进一步优化基于离子注入合成金属纳米颗粒的布拉格反射镜的性能提供了理论依据。
其他文献
自旋电子学器件因其数据处理速度快、能耗低等诸多优点,受到了研究者们广泛的关注。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人们对器件的集成密度有着更高的要求,构造具有高集成密度的器件依赖于新型低维自旋电子学材料的开发。二维单元素材料——碲烯有着高结构稳定性、大的比表面积、高载流子迁移率等优异物理和化学性质,为新型低维自旋电子学器件的开发带来了新的契机。本论文以α和β相碲烯为研究对象,使用第一性原理方法系统地探究了掺杂
多铁性材料在信息存储方面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顺应了信息时代发展要求。但现有的多铁性材料很少,其中大部分同时具备铁电和反铁磁特性,并且铁磁或反铁磁转变温度远低于铁电转变温度,这给实际应用带来困难。在寻找新的室温多铁性材料过程中,Ca3M2O7(M=Ti,Mn)因其独特的准二维层状钙钛矿结构以及体系中存在的杂化非本征铁电性赢得了众多研究者的青睐。在n=2的Ruddlesden-Popper(R-P)结
纳米尺度下存在丰富多样的不同于宏观体系的电荷输运现象,研究这些微观电荷输运现象及其规律不仅是重要的物理问题,也为探索开发新型的基于分子的微观尺度器件提供了理论基础。将分子置于两电极间构成“电极-分子-电极”分子结是研究微观尺度电荷输运的基本实验平台。作为分子结中电荷输运的两种主要方式,隧穿机理和跳跃机理已经被广泛研究,并具有普适性。然而对两种机理所对应的分子结的电流-电压(I-V)特性的系统性研究
近年来,基于局域表面等离子共振(LSPR)的纳米材料传感器因具有高灵敏度、实时分析、无标记和低成本等优点而表现出广阔的应用前景,受到了人们的关注。常规的LSPR传感器通常直接在稳定剂或固体基底上沉积金属薄膜或金属纳米颗粒,但当纳米颗粒直接暴露在外部环境中时,它们很容易被影响并且使传感器的灵敏度降低。低能高剂量的金属离子注入电介质可以在浅表层上形成镶嵌的金属纳米颗粒,电介质的存在使得纳米颗粒被有效的
生物组织的微观结构特征可以用其光学参量表征,通过测量这些参量可以实现对生物信息的监测。漫反射光谱技术提供了一种能够用于在体测量的方法,通过定量分析像生物组织一样的浑浊介质的反射率可以得到其吸收和散射特性的相关信息。在亚扩散散射区域,组织的尺度和形态等微观结构的改变对反射光场有很大的影响,这为漫反射光谱技术提出了新的挑战和机遇。目前面临的关键科学技术问题包括数学建模(它给出了表征组织微观结构的光学参
基于1,2-二氧环丁烷的机械力诱导化学发光聚合物,可以从微观分子水平探测和研究高分子材料受力时的宏观形变和损坏规律,是一种实时灵敏的探测高分子材料损伤的新方法。目前对力诱导化学发光水性高分子的研究还未曾报道。本论文旨在提高力诱导化学发光水性高分子材料的发光强度及灵敏性、拓宽其应力/应变检测范围,针对在不同使用环境下,特别是在大极性溶剂存在环境下的高分子力学损伤检测提供新的方法。具体分为以下两个部分
氨气是生产氮肥、塑料和炸药的基本工业原料,而目前工业上主要使用Haber-Bosch法合成氨气,该产业对能源需求量大、且污染严重,不利于我国实现“碳达峰”和“碳中和”的目标。过渡金属硫化物具有优异的光学和电学性质,其缺陷位点被广泛用于催化析氢反应的研究,对于合成氨反应的关注相对较少。本文主要基于密度泛函理论研究了二硒化铂(Pt Se2)的边缘结构、二硫化钒(VS2)的边缘结构和点缺陷结构的合成氨催
纳米晶软磁合金因为具有优异的软磁性能,被广泛应用于各个方面,例如:变压器,扼流圈等。本文主要研究了退火温度对(Fe0.9Co0.1)72.7Al0.8Si13.5Cu1Nb3B8V1合金高温软磁性能的影响。P元素添加对(Fe0.9Co0.1)73.5Si13.5Nb3Cu1B9-xPx(x=0,2,4)合金晶化机制,微观结构和软磁性能的影响。制备了(Fe0.9Co0.1)72.7Al0.8Si13
随着现代工业的快速进步与发展,越来越多的有害无机离子被大量释放到环境中,对人们的日常生活以及身体健康都造成了严重的危害。因此,建立一种高灵敏度和低检出限的检测方法,对不同环境中的无机离子进行高效快速的检测显得至关重要。近年来,金属有机框架是迅速发展的一类新型多孔晶体材料,具有较大比表面积和规则孔道结构。其中,锆基金属有机框架,是由高价态的锆金属节点和羧酸分子通过配位作用连接而成的,该类材料在各种应
“自下而上”和“表面限域”相结合是表面在位化学构建功能性纳米结构的有效手段。借助扫描隧道显微镜,可以在原子尺度上实现反应物、中间产物和最终产物的实空间成像。与自组装相比,表面纳米结构是以共价键为连接方式,具有较强的化学稳定性和热稳定性,优异的机械、生物、光学和电子特性,这已经推动了生物、材料和医疗领域的发展和创新。本论文从表面限域的席夫碱偶联反应出发,基于其具有刺激响应、自修复和微环境适应性等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