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重质油的深度加工处理已经成为当代炼油工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重油轻质化主要加工工艺之一的溶剂脱沥青技术具有独特的作用与地位。虽然溶剂脱沥青过程已经工业化了一个世纪之久,但对于溶剂脱沥青技术过程的设计与操作条件的优化通常都是建立在工业实验基础上的经验设计。问题的关键在于作为溶剂脱沥青过程应用基础的重油-轻烃体系相平衡的研究相对较少,没有基础的热力学数学模型可以凭借,因此对重油-轻烃体系的相平衡模型进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重质油的深度加工处理已经成为当代炼油工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重油轻质化主要加工工艺之一的溶剂脱沥青技术具有独特的作用与地位。虽然溶剂脱沥青过程已经工业化了一个世纪之久,但对于溶剂脱沥青技术过程的设计与操作条件的优化通常都是建立在工业实验基础上的经验设计。问题的关键在于作为溶剂脱沥青过程应用基础的重油-轻烃体系相平衡的研究相对较少,没有基础的热力学数学模型可以凭借,因此对重油-轻烃体系的相平衡模型进行系统的研究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本文采用以族组成分析结果为基础的虚拟组分划分方法,基于虚拟组分的基础物性关联获得重油特征化参数,利用流程模拟软件对重油-轻烃体系相平衡过程进行计算后,在Matlab环境语言下开发了基于稳定性分析的气液平衡闪蒸模型,实现了对重油溶剂脱沥青过程超临界条件下产物组成和产品性质的预测。首先,对代表性的重油进行组成特征化,以族组成分析中获得的八组分和四组分划分重油原料的虚拟组分,建立了以组分分子量、氢碳比和芳碳率为基础的热力学参数关联方法,将复杂的重油原料处理成可以数学表达的形式。利用Aspen HYSYS模拟重油溶剂脱沥青工艺中的相平衡过程,选择流程模拟软件中集成的状态方程对该过程进行计算,预测值和实验值吻合良好,证明了方法的有效性,但部分条件下存在无法正确计算分相判据的问题。然后,为了解决Aspen HYSYS中内置分相判据无法正确计算重油溶剂脱沥青相平衡过程组成的问题,本文开发了基于稳定性分析的平衡闪蒸模型,稳定性分析方法既可以判断混合物体系能否分相,还可以为平衡闪蒸计算提供稳定的相平衡常数初值,利用该模型对简单烃类化合物多元体系气液相平衡过程进行计算,对比组成结果,证明了模型构建方法的可行性,将该模型应用于重油-轻烃体系相平衡过程计算,分析了脱沥青油收率计算值随温度、压力和溶剂比的变化情况,得到平衡两相组成后计算产物性质与实验值对比,各项性质均保持了较高的精度,有望为溶剂脱沥青过程设计及条件优化提供指导。
其他文献
严重段塞流是海底输油管路中常见的一种压力呈周期性波动的流型。其周期性喷发一方面会引起输油管路的振动并对下游设备造成冲击破坏,另一方面还会导致油气输送流量的不稳定。因此,探究严重段塞流出现时组合管路中流型的特征识别对消除严重段塞流有重要指导意义。本研究在一套由水平管路、倾斜管路和垂直管路构成的组合管路实验装置上进行实验(管径Ф35mm×5mm,水平管路长度为15m;倾斜管路长度为4m,倾角为-5°;
汽提器是催化裂化装置的关键装备之一,其作用在于用汽提介质置换出催化剂所夹带的油气。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开发了新型组合汽提技术——MSCS(Multi stage circulation stripper)汽提器,在实验研究和工业运行中均获得了良好的汽提效果。为进一步获得工业汽提器内气固混合、传质规律以及油气反应进程,本文对大庆石化MSCS汽提器进行了详细的数值模拟计算,结合多种数据分析方法,分析不
石油含硫化合物是石油中重要的杂原子化合物,对其分子组成的研究在石油勘探开发过程以及炼油化工工艺方面均具有重要意义。高分辨质谱结合不同电离技术是目前分析石油含硫化合物分子组成最有效的手段之一。大气压光致电离源(APPI)和大气压化学电离源(APCI)适合分析非极性化合物,因此可以直接电离石油中硫醚和噻吩类含硫化合物。对于只能电离强极性化合物的电喷雾电离源(ESI),需将含硫化合物通过化学衍生化转化为
丙烯精馏塔是化工操作过程中分离出高纯度丙烯的重要设备。但由于丙烯-丙烷体系为特殊的近沸体系,且相对挥发度趋近于1,因此所需塔板数较多,分离较困难,能耗高且塔板效率的预测偏差较大,从而导致塔顶产品达不到设计要求,而且通过模拟软件对其进行计算时,热力学参数的微小改变也会对模拟结果产生较大影响,这就不仅导致丙烯塔的工艺设计产生巨大偏差,也会对丙烯产品收率及纯度等造成影响。此外,理论板数的预测偏差直接影响
旋风分离器结构简单但流场复杂,内部流动除了内外双层强旋湍流的主旋流型外,还存在着顶部环流、升气管下口短路流、底部排料段旋涡不稳定摆动等多处不利于分离的“二次流”。如由于旋涡尾端的摆动,在排料口处内旋流不稳定,将旋风分离器底部已浓集的颗粒重新带入到内旋流中,形成灰斗处的颗粒返混和夹带,从而影响分离器的分离效率和操作性能。目前针对该问题尚无有效的解决方案,相关的研究工作主要包括对分离器的结构进行优化和
快速发展的电子科技在促进生活便捷的同时也带来了大量的电磁辐射和电磁干扰等问题,严重影响了精密仪器的运行及人类的身体健康。吸波材料是指能够将入射电磁波的电磁能量转换为热能或利用材料结构使入射微波产生干涉相消的材料,开发高性能电磁波吸收材料的研究至关重要。基于优异的介电性质、可调变的形貌、轻的质量和稳定的化学特性等,碳材料在吸波领域展现出巨大的潜力。然而,开发高性能碳基吸波材料仍充满挑战,特别是面临着
本论文以清初康熙十八年(1679)参试博学鸿儒科并被录取的文人为主要研究对象,旨在探讨清初博学鸿儒群体在清朝官方意识形态的引导下,参与庙堂文学话语建构的过程。以庙堂为视域,统合“外现”的文学话语和“内在”的主体心态,考察博学鸿儒具有庙堂特征或以庙堂身份所表达的文学话语(包括文学的理论建构与创作实践),以及作为话语主体在进入、身处乃至走出庙堂的过程中所反映的群体与个体的心态特征及其变化。本论文致力于
自闭症谱系障碍(Autism spectrum disorder,ASD)是影响最为广泛的神经发育性疾病之一,其核心症状为社会交往(包括语言交流)障碍、兴趣狭窄及重复刻板样行为等,且多数存在认知发育异常。由于致病原因的广泛性、病症的多样性以及病理的复杂性,自闭症的致病机理至今仍不完全清楚且临床上缺乏有效的治疗手段。因此基于动物模型的相关机制研究对深入了解并揭示自闭症致病机理,以最终实现临床上的康复
线性和层级是人类语言的根本属性。语言在句法层面的线性和层级特征及其与语言处理难度的关系引起了众多领域研究者的兴趣。然而,前人研究大多采用单一研究方法考察单一句法特征对语言处理的影响。这不仅不利于对自然语言结构规律的整体理解,也阻碍了对人类语言处理及其认知机制的系统认识。基于上述背景,本文聚焦语言的线性及层级句法特征及其与认知难度的关系,依次对一种语言内不同复杂度的句法结构、一种语言内不同类型的句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