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长期以来,自然资源都被视作国家财富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经济发展所起的支撑作用也备受重视。但是近年来国内外的一些研究发现,资源丰裕的国家和地区反而伴随着更低的经济增长率、更高的贫困发生率、更低的民主化水平或者更为频繁的内战冲突,这就是所谓的“资源诅咒”(Resource Curse)问题。以Sachs和Warner(1995)为代表的一系列支持“资源诅咒”的实证研究,以及阿尔及利亚、刚果、墨西哥、尼日利亚、塞拉热昂等资源富国所遭受的经济、社会发展失败的教训都促使研究者重新审视自然资源对于经济发展的作用机制,而非理所当然地将自然资源视作一种“福利”。
自然资源禀赋在中国不同区域呈现出的显著差异也吸引了大量学者的兴趣。单从我国区域经济增长的角度来看,自然资源与经济发展之间也呈现出一定的关联,西部地区蕴藏着丰富的能源和矿产,但其经济增长却滞后于矿产资源并不丰富的东部地区,这一直观的结果似乎意味着“资源诅咒”在中国也是成立的,上述观点也得到了一些实证研究的支持(徐康宁和王剑,2006)。但本文在对文献进行详尽的回顾之后,发现已有的研究“资源诅咒”的相关文献可能存在着一些不足,本文进而对认为中国的区域经济增长存在“资源诅咒”效应的研究结果提出了质疑,在建立了一个一般性的分析框架之后,本文也试图通过改进的指标和更为丰富的数据集对中国区域层面的“资源诅咒”效应进行再检验。
为了得到更为可靠的实证结果,本文收集了较为翔实的省级层面面板数据集,构建了“资源丰裕”、“资源依赖”以及“资源开发强度”三种指标,尝试对这一问题的实证研究做出一些改进。本文的研究结果可归纳如下:
第一,整体来看中国并不存在“资源诅咒”效应。本文通过“资源丰裕”、“资源依赖”以及“资源开发强度”三个指标对中国区域层面的“资源诅咒”效应进行检验。实证结果表明,除了耕地面积之外,其他指标与人均GDP增长率或人均GDP水平值都不存在显著的负相关。而标准煤计量的人均能源产量和采掘业产值占工业总产值比重对于地区GDP增长率存在比较显著的正面效应已经在很大程度上否定了“资源诅咒”的存在。
第二,不同的资源对于经济增长存在不同的作用机制,耕地资源和能源资源呈现出不同的作用方向。就回归结果来看,我们可以谨慎地得出这样一个结论:耕地面积越多的省份其经济增长越缓慢,而耕地开发力度越大的省份其经济增长速度越快。能源矿产类资源属于“点资源”,其对经济增长则存在着较为显著的正面作用。
第三,自然资源丰裕对我国经济增长的“挤出”作用并不明显。本文同样对所谓的“挤出”机制进行了检验,考差了人均能源产量对固定资产投资率、人力资本水平、产业结构、所有制结构、对外开放度和政府规模等中间变量的作用方向,结果显示能源资源对于这些变量呈现出正面作用的机制,进而对地区GDP增长率在总体上存在着正面效应,这从另一个角度证伪了“资源诅咒”命题在中国适用的假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