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我国社会已步入老龄化阶段,老年性骨质疏松成为一种普遍现象,老年合并脑梗死一侧肢体偏瘫的患者,日常活动量明显减少以至于骨质疏松更为严重。这类患者偏瘫侧肢体活动不利较容易摔倒,而严重的骨质疏松更容易发生粉碎性股骨转子间骨折(多为Tronzo-EvansⅢ型及以上)。本研究在于比较股骨近端锁定钢板与骨水泥型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老年脑梗死偏瘫侧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014.06-2016.12作者所处院区收入院已行手术治疗的58例老年脑梗死偏瘫侧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患者资料进行了回顾性分析,男21例,女37例;年龄60-93岁,平均年龄78岁;骨折Tronzo-Evans分型:Ⅲ型25例,Ⅳ型18例,Ⅴ型15例。所有患者的受伤原因都是行走时不慎摔伤,从受伤至手术时间为2-5天不等。根据治疗方式不同分为两组:钢板组(采用了股骨近端锁定钢板,30例)和置换组(采用了骨水泥型人工股骨头置换,28例)。观察并比较两种手术方式的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中透视次数、术后下地时间、术后并发症及术后6个月髋关节Harris评分。结果:股骨近端锁定钢板组和骨水泥型人工股骨头置换组患者的切口长度平均分别为(13.0±2.5)cm、(18.1±3.2)cm,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6.77;P<0.001),钢板组切口长度更小;术中出血量平均分别为(286.7±194.7)m L、(401.8±175.1)m 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2.36;P<0.050),钢板组术中出血更少;手术时间平均分别为(89.8±14.8)min、(75.2±7.9)min,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4.65;P<0.001),置换组手术时间更少;术中透视次数平均分别为(8.4±1.4)次、(1.5±0.5)次,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24.45;P<0.001),置换组术中透视次数更少;术后下地时间平均分别为(21.3±14.5)d、(8.9±6.4)d,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4.18;P<0.001),置换组术后可以更早下地活动;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几率分别为56.7%(17/30)、28.6%(8/2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4.66;P<0.050),置换组术后并发症更少;术后6个月髋关节Harris评分平均分别为(57.4±4.6)分、(61.3±5.4)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7.39;P<0.050),置换股骨头的患者术后Harris评分更高。结论:骨水泥型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具有手术时间短、术中透视次数少、术后下地时间早、术后并发症少及髋关节功能恢复好等优点,是治疗老年脑梗死偏瘫侧股骨转子间骨折的较好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