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北洋画报》是华北报业中历时较长的报刊之一,也是研究民国时期的重要刊物,具有极高的的研究价值。在《北洋画报》上可以清晰看到大量戏曲资料,对名伶重要演出活动的记录,也有除京剧之外的昆剧、坠子、梆子等一些地方曲艺活动的记录。并且通过画报这一形式,刊载了大量名家名角的便装、戏装、生活小影、书画作品,也有一些上妆的照片,脸谱等,都为研究民国戏曲提供了大量的史料。本篇论文把《北洋画报》中所保存的戏曲资料作为研究对象,对它所刊发的1587期刊物中的戏曲资料进行分析整理,从而理清画报的发展过程,整理出它的内容框架。把画报中凸显的戏曲改良、对名伶的偏爱、戏曲舞台上重心的转移、尤其是对坤伶关注、义务戏等内容进行分析。本文首先将同一主题下的论文进行述评,然后分析《北洋画报》的概况。介绍主编冯武越,撰稿人王小隐等;梳理《北洋画报》的发展过程,归纳画报之所以能成为华北报业独资办报历时最长的原因在于它制作精良、图文并茂等特点;最后把《北洋画报》的内容从图片、文字两方面讨论。与同时代其它刊物一样《北洋画报》也十分关注名伶,对名伶进行全方位跟踪式报道。尤其是对四大名旦、当时的知名坤伶等。《北洋画报》创办副刊《戏剧专刊》,并在名伶来津奏技时为其创办专页进行宣传,并对名伶的活动进行跟踪报道,这类报道以旦角新闻最多。报刊是民国时期大众接触外界最直接的媒介之一,通过报刊这种特殊的新闻媒介打破了过去艺人们只能通过口耳相传扩大知名度的传统,通过舆论引导社会提高对女艺人接受程度,经过报刊媒体编制将艺人推往大众面前。《北洋画报》作为媒介宣传工具,对坤伶的报道多于男性艺人,在提高坤伶知名度的同时扩大报纸发行,从而达到报纸与坤伶间的双赢,推动了京剧对于坤伶的吸收,促使京剧发生新变。《北洋画报》为坤伶社会地位提高做出巨大贡献,借助《北洋画报》上的文字、图片为“坤伶”塑造出典雅的艺术形象,并且主办的“四大女伶皇后”选举,也为坤伶地位的提高起到了积极作用。《北洋画报》对戏剧展开全景式观察,在旧剧剧本、捧角、以及新旧剧并存等问题上进行讨论,《北洋画报》提倡国剧改良,辩证看待捧角现象,树立正确的剧评观,并对新式舞台上的布景、灯光等都有研究。根据《北洋画报》中的义务戏资料,分析民国时期的义务戏主办方、演员以及观众之间的关系,以及日趋功利色彩的义务剧面临的问题和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