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速眼动睡眠剥夺后大鼠电生理特征研究

来源 :电子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4次 | 上传用户:jianxieshu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睡眠剥夺作为极端睡眠减少的例子,可用于研究睡眠障碍的脑机制。默认模式网络(Default mode network,DMN)被认为是维持大脑静息状态功能活动的重要机制,广泛参与多种认知功能过程,以及睡眠和神经精神疾病过程。但选择性的快速眼动睡眠剥夺(Rapid eye movement sleep dprivation,REMD)对DMN网络的影响,目前还不清楚。本文采用基于轻柔刺激基础上改良的低压力REMD法,对大鼠进行4小时的睡眠剥夺,并连续记录DMN脑区的局部场电位,对REMD前后的睡眠时相结构、脑电功率谱、DMN网络及网络属性改变进行分析,以期深入理解睡眠剥夺后DMN改变的神经机制。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睡眠时相分析发现,睡眠剥夺后快速眼动睡眠(Rapid eye movemen sleep,REM)时相出现回弹,主要表现在REM睡眠总时间和出现频率显著增加,反映了REMD后的恢复期内存在REM睡眠的代偿性反应。2、功率谱分析发现,睡眠剥夺后,REM时相的γ频段功率谱表现为显著升高;非快速眼动睡眠(Non-rapid eye movemen sleep,NREM)时相,包括θ、α、β、γ频段的功率谱表现为显著降低。提示REMD后睡眠代偿的机制存在差异。3、DMN分析发现,(1)睡眠剥夺后REM时相的δ频段以连接减弱为主,以前边缘皮层最显著;θ频段的后部子系统出现较强的连接增强,在海马和颞叶最显著。网络属性分析发现,δ频段聚类系数显著降低、特征路径长度显著升高、小世界属性显著降低;而θ频段与之相反。从整体上看,睡眠剥夺后δ和θ频段呈现逐渐恢复的趋势。(2)睡眠剥夺后NREM时相在δ和θ频段都出现延时效应。δ和θ频段都以连接增强为主,在前边缘皮层和眶额叶最显著。网络属性分析发现,δ频段聚类系数显著升高、特征路径长度显著降低、小世界属性显著升高;而θ频段并无明显变化。从整体上看,δ频段呈现随着睡眠恢复的趋势。REM和NREM时相DMN的改变提示REMD对不同睡眠时相网络信息传递效率的影响明显不同。本文基于大鼠睡眠剥夺模型,在电生理层面上阐释了REMD对REM和NREM时相DMN网络及网络属性的影响,支持了睡眠在维持大脑功能网络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的观点,为理解睡眠的网络机制提供新的理论基础,也有助于进一步理解睡眠障碍的神经机制。
其他文献
近年来由于三元化合物硼碳氮(B-C-N)纳米管的优异电学、磁学、力学、高温稳定性和抗氧化性能等特点引起了人们广泛的关注。另外,B-C-N纳米管的禁带宽度几乎不受几何结构和手性
多金属氧酸盐(POM)由于其具有与Ti O_2半导体相似的化学组成和电子属性,即含有d~0构型的过渡金属原子和氧原子,从而具有良好的光化学活性,已被广泛运用于能源光催化、环境光催化和工业光催化等方面。然而由于POM禁带宽度较大,只能利用紫外光,而太阳光中紫外光只占4%—6%,可见光却达到43%—46%左右;且在使用过程中,光激发所产生的电子与空穴非常容易复合,使得光量子效率很低,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
纳米二硫化钼(MoS2)因其具有含量丰富、电化学催化活性高等特点被广泛应用到电化学析氢(HER)中。本课题采用一种新的水热插层制备方法,成功地制备出了纳米花状2H-MoS2与三种聚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