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研究对采自云南思茅及西双版纳植物园的45种药用植物,采用丙酮提取粗提物为材料,在室内测定了不同药用植物粗提物对水稻纹枯病菌(Rhizoctoniasolani)、茄链格孢菌(Alternariasolani)、腐皮镰刀菌(Fusariumsolani)、玉米大斑病菌(Exserohilumturcicum)和香蕉炭疽菌(Colletotrichummusae)5种植物病原真菌的毒力效果,并对其抑菌活性测定结果应用单变量多因素方差分析方法评价了病菌不同培养时间和粗提物不同处理浓度与抑菌效果的关系。主要结果如下: 1.45种药用植物粗提物对供试的5种植物病原真菌室内毒力测定结果显示,不同粗提物对不同病原菌抑制效果表现出明显差异。其中对2-3种和4-5种病菌均具有抑菌效果的分别占供试粗提物的11.1%和15.6%,其抑菌率最高可达100.0%,最低为40.0%。 2.在供测粗提物中,对5种病原真菌均表现较好抑菌效果的有石荠苎(Moslascabra)、红梗楠(Phoeberufescens)和穿心莲(Andrographispaniculata)。其中石荠苎粗提物对腐皮镰刀菌(F.solani)的抑菌率为70.2%-100%,对其他4种真菌的抑制率为75.6%-100%;红梗楠和穿心莲粗提物对5种真菌的抑制效果分别为42.9%-100%和50.6%-97.9%。 3.桑寄生(Taxilluschinensis)、肾茶(Orthosiphonaristatus)和黑面神(Breyniafruticosa)3种药用植物粗提物对水稻纹枯病菌(R.solani)、腐皮镰刀菌(F.solani)、玉米大斑病菌(E.turcicum)和茄链格孢菌(A.solani)4种病原真菌的抑制效果有一定差异。其中桑寄生对水稻纹枯病菌、腐皮镰刀菌和玉米大斑病菌的抑制效果分别为71.7%、49.8%和63.4%;肾茶对茄链格孢菌、腐皮镰刀菌和玉米大斑病菌的抑制效果分别为40.7%、39.0%和64.2%;黑面神对水稻纹枯病菌、茄链格孢菌和玉米大斑病菌的抑制效果分别为52.0%、45.0%和51.1%。七里香(Buddlejaasiatica)和野拔子(Elsholtziarugulosa)对玉米大斑病菌也有较好的抑制效果,抑菌率分别为59.9%和29.8%。 4.供测药用植物粗提液对病原真菌不同培养时间,其抑菌效果表现出明显差异。随着处理浓度的降低和病菌培养时间的延长,抑菌效果呈降低趋势。少数植物粗提液对个别病原真菌完全不具抑制效果,甚至有一定促进生长作用。 5.单变量多因素方差分析结果显示:45种供试药用植物粗提物间的抑菌率差异极显著(p<0.001),不同培养时间和不同处理浓度下的抑菌率差异也极显著(p<0.001);培养时间与处理浓度除对玉米大斑病菌的抑菌率无交互作用(p>0.05)外,对其余4种病原菌的抑菌率都存在明显的交互作用(p<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