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乡村是一个小型的但却十分复杂的社会系统,因为乡村规划建设落地实施过程中的错综复杂性,决定了乡建工作的系统性与整体性。笼统乡村规划的弊端及单一的乡建力量具有与生俱来缺陷,比如政府的照搬模式、依靠农民自身的、艺术下乡模式的、NG0协助的、建筑师引导的建筑实践等等都没有给乡村带来实质的变化。因此,乡建参与主体必将多元化,只有多方力量互相协同才能在乡建过程中发挥更大的作用。乡村的建设离不开各方力量的支持,更重要的是本村村民的支持和付出。基于乡村问题解决为导向来做乡村规划建设,才是适合乡村发展具有落地性和可实施性的乡村规划方式。村庄各有特色,每个村庄都有其不同特点,村庄中存在的问题也各不相同。针对乡村中存在的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提出切合乡村实际、被农民认可的规划策略,才具有更强的操作性,在落地实施过程中更易实现。形成基于问题解决为导向的乡村规划的建设策略、协调多方参与主体力量作用的发挥是本研究的基础研究,指导实际工程实践落地实施的工作方式、工作方法是本研究的核心内容。一方面,乡村建设要留得住乡愁。乡村的“场所精神”应当受到保护并延续在整个乡建的过程当中。每一代人有每一代人的乡愁,他们都有不同的时代记忆。因此,在操作层面上要十分注意“场所精神”的更迭与发展。乡村空间治理、空间结构规划、建筑规划、景观规划及产业结构调整是乡村建设的方向,乡村空间的改造升级则是项目落地的基本做法。另一方面,乡村建筑与规划密切关系农民利益为乡建落地的第一衡量标准。乡村建筑的改造(立面改造、室内空间和院落空间的改造)、建造技艺的传承与更新(建筑改建)及乡土建筑的继承与发展(建筑新建)是乡村建设中最直观的表现,也往往是村民最关心的切身利益。笔者在本文中对乡村存在的普遍问题分析研究,从多学科角度分析以找到相关理论支撑,坚持农民的主体性原则,以解决农民自身的问题为目的,通过比较各种乡建团体的工作实践,结合协同共建土城村的实践案例,以找到普遍适合农村发展的乡村建设落地性实施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