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e3O4/竹重组材的制备及其性能研究

来源 :南京林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engzi_20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竹材由于其自身的特性容易霉变、变形,严重影响着竹材的加工与利用。添加无机质纳米材料是竹材改性的一种方式,能够有效地改善竹材的材性,提高竹产品的品质与利用率。本文以竹材疏解的竹束为单元,以重组竹的制造工艺,探究热处理工艺和前驱体溶液浓度对于Fe3O4/竹重组材性能的影响。竹束单元在180℃的饱和蒸汽下热处理10 min、20min、30 min、40 min、50 min,探究热处理时间对于Fe3O4/竹重组材性能的影响。以未处理竹束为原材料,浸渍0.2 mol/L、0.4 mol/L、0.6 mol/LFe3+的铁盐前驱体溶液,探究Fe3O4添加量对于Fe3O4/竹重组材性能的影响。1.利用常压浸渍技术与原位复合的方法制备出Fe3O4/竹束,并对其进行表征。热处理竹束随着热处理时间的增加,半纤维素大量降解,其中20 min和30 min下的竹束大院半纤维素相对含量下降迅速,10至20 min下降了8.62%,20至30 min下降6.35%,整个10至30 min内半纤维素分解量达到了半纤维总量的58.1%。Fe3O4/竹束表面除了C元素和O元素,还存在Fe元素,XRD证明该物质为Fe3O4,红外光谱显示热处理和碱处理过程中半纤维素和部分木质素降解。随着热处理时间增加,EDS mapping分析显示热处理30 min的竹束表面Fe元素信号较强。浸渍不同浓度铁盐前驱体溶液制备的Fe3O4/竹束,Fe3O4添加量随前驱体溶液浓度增加而增加。2.利用重组竹制备工艺将Fe3O4/竹束单元浸胶热压制备出Fe3O4/竹重组材,并对其进行表征。热压过程中,竹束单元被挤压密实化,表面分析显示有Fe元素信号,AFM分析显示Fe3O4/竹重组材是包括竹束单元、金属氧化物以及酚醛树脂的多相材料。Micro-CT分析显示Fe3O4在竹重组材内部均匀分布,粒子沿着竹纤维方向分布,热处理工艺下30 min的竹束Fe3O4添加量最大。浸渍不同浓度铁盐前驱体溶液的,Fe3O4添加量随前驱体溶液浓度增加而增加。3.参考力学标准测试Fe3O4/竹重组材的物理性能。热处理后的竹束制备的Fe3O4/竹重组材的弹性模量、静曲强度、顺纹抗拉强度都是随着热处理时间的增加而降低。顺纹和横纹抗压强度随着时间的增长先增加后减少,20 min达到较大值,分别为68.23 MPa和60.87MPa,与未处理材相比,增幅分别为5.9%、12.1%。竹重组材的吸水率与Fe3O4纳米颗粒的负载量呈正比,水接触角的大小与Fe3O4纳米颗粒的负载量呈反比。浸渍不同铁盐浓度的竹束制备的Fe3O4/竹重组材板材的弹性模量、静曲强度、顺纹抗拉强度与未处理材相比都降低的,并随着铁盐浓度的增加,先增后减,0.4 mol/L浓度下达到较大值。顺纹和横纹抗压强度与未处理材相比是增强的,最大增幅分别为26.4%、36.1%。吸水增重率和尺寸变化都是随着浸渍铁盐浓度升高而增大。4.黑曲霉30 d感染实验,五组热处理竹束制备的Fe3O4/竹重组材板材均未被感染。浸渍不同铁盐浓度的竹束制备的Fe3O4/竹重组材的防霉性能随着浸渍铁盐浓度升高而增加。
其他文献
滨海地区禽畜养殖业快速发展的同时产生大量沼液,沼液富含氮(N)素等作物所需的营养物质,它的农田消纳在国家种养结合和化肥替代与减量战略中扮演重要角色。秸秆还田是滨海地区重要的农田管理措施,这不仅影响土壤碳N平衡并改变土壤性质,而且对土壤N素的周转产生显著影响。反硝化(Den)和硝态氮(NO3--N)氨化(DNRA)是土壤NO3--N异化还原的重要途径,二者与土壤温室气体N2O的形成密切相关。以往有关
沼液是畜禽粪污厌氧发酵的副产物,含有大量N素以及氨基酸、腐殖酸、活性酶等生物活性物质。沼液是化学N肥的高效替代品,在种养结合与化肥减量农业高质量发展战略中具有重要价值。来自沼液的大量N素施入农田后势必会对土壤N素的周转与转化产生显著影响。然而,以往关于沼液农田施用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沼液对化学N肥的替代量、替代方式、环境效应等方面,有关沼液施用对土壤有机氮(SON)矿化和组分变化的影响还未见报道。本研
过去几十年,化石资源广泛应用于汽车产业、农业、电力、交通等领域。由于人们对化石资源的过度开发利用,导致全球气温变暖、能源储备削减等现象愈发严重。因此,科学家认为避免过度消耗化石燃料的有效途径之一,是开发以可再生资源为原料的清洁能源储存和转换设备,如太阳能电池、锂离子电池和超级电容器。其中,超级电容器作为介于传统电容器和可充电电池间的一种新型储能设备,在日益增长的能源需求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并有望缓解
花楸属(Sorbus L.)隶属于蔷薇科(Rosaceae)苹果亚科(Maloideae),是蔷薇科内分类问题极为复杂的属之一。本文以花楸属19种2变种植物为研究对象,采用常规石蜡切片法对21个花楸属分类群的叶解剖特征进行观测和对比,分析其共性和种间差异。基于叶解剖特征的可塑性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联性,探讨了花楸属植物的环境适应策略,以期为花楸属植物的系统分类和引种驯化提供新的科学依据。主要研究结果
农林生物质因其具有来源广泛、取材便利、富含官能团、易于改性、环境友好等优点而被广泛的应用于水体修复。砷是造成水体污染的有害物质之一,会对人体健康构成巨大威胁,因此,利用农林生物质开发一种经济、环保、高效的除砷吸附剂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以三种农林生物质为原料,FeOOH为前驱体制备三种不同的生物质复合材料,并探究这三种材料在不同因素的影响下对水溶液中砷的吸附效果。具体的研究方法和结果如下:(1)
本文以小麦秸秆作为主要研究对象,嵌合生物与化学技术,选取温和、安全的有机酸(醋酸与木糖酸)及纤维素酶作为催化剂,通过对细胞壁两大多糖组分半纤维素与纤维素水解反应热力学与动力学研究,以及其在生物加工过程中迁移、转化性能的差异性解析,提出绿色梯级化利用与多联产技术思想,实现了木聚糖定向水解与原料预处理“一步法”集成效果,即高效联产低聚木糖和可发酵性单糖。为小麦秸秆聚糖组分的全质化和高值化工业利用提供理
大型钢结构设备,如大型储油罐、风电塔筒、船舶等,长期处在恶劣的自然环境中,表面容易出现锈蚀、裂纹等情况。其次,像起重机这类机械设备作业强度大,疲劳失效、结构断裂等故障时常发生。目前,这些缺陷的检测主要依靠人工,劳动强度和危险系数极高,因此迫切需要研制爬壁机器人代替人工对大型钢结构的巡检作业。大型钢结构高度多达几十米甚至上百米,因此在控制方面要求爬壁机器人具有远程遥控功能。此外,像船舶外板等钢结构外
叶片作为植物进行光合作用、蒸腾作用以及维系自身热平衡的主要器官,需要同时执行多个功能,但有些功能之间存在一定的冲突,使得植物必须在不同功能之间做出权衡和取舍。叶片在功能结构和支持结构之间的投资权衡是叶片生理活动的主要决定因素,所以通过对叶面积、叶形和叶脉结构之间的关系的研究可以了解生物量的投资权衡,揭示植物对外界环境的适应性策略。木兰科是分化较早的古老植物类群之一,现代木兰科植物仍保留了许多原始性
土地利用覆盖变化(LUCC)是推动生态质量演变的主要因素,正愈发受到社会各界的重视。林草交错带,对全球气候变化敏感,时空波动性强,边缘效应明显,环境的异质性较高,是指示生态环境质量变化的典型区域。本文以1990、2000、2010和2018年(6-8月)四期Landsat影像和实地调查数据,采用面向对象决策树分类方法,对大兴安岭林草交错带近30年的土地覆盖类型进行分类及变化分析。然后,借助气象数据
化肥替代与减量是“十四五”期间农业与环境高质量发展的国家战略需求。沼液是畜禽养殖粪污厌氧发酵的副产物,富含氮素和作物需要的各类营养物质,是我国种养结合农业发展战略下农田化学氮肥最具潜力的替代品。然而沼液含有微量重金属,长期、过量施用可能会提高土壤重金属的潜在生态风险。生物炭是生物质在缺氧条件下高温裂解产生的富碳多孔物质,由于其具有比表面积大、多孔以及含氧官能团丰富等特性,施用于土壤能通过吸附、螯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