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青少年时期是一个人一生中非常重要也非常关键的时期。中学阶段,尤其是高中阶段的学生,他们的能力、品质、心理健康状况都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国家在2012年修订了《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进一步加强并规范对我国中小学生心理健康的教育管理工作。心理学课程在学校的日常教学工作中也占据了更加重要的位置,不少学校开始设立心理咨询室,配备了更多专业的心理教师。中职学生群体是中学生的重要组成部分,但由于在社会上广泛存在着对职业教育轻视的现象,对于中职在校学生群体的能力、品质的评价往往都有失偏颇,这往往使得中职学生群体承担到更多来自家庭、社会等各个方面的压力,其个体更容易出现心理问题或患上心理疾病。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技能型人才存在更大缺口。国家不断加大对职业教育的政策倾斜和资金支持力度,越来越多的学生也把中等职业教育当成是未来学习和就业的新选择。《2010-2020年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纲要》指出:今后一个时期,总体保持普通高中和中等职业学校招生规模大体相当。当这一部分中职学生群体的数量增加的时候,他们的心理健康状况和社会支持情况,都应该得到更多的了解和重视。“社会支持”是社会心理学的重要内容,在近年来受到了广泛的关注,研究成果也日渐丰硕。学者们以心理学领域中更具体的现象和问题为突破口,如学业自我效能感、网络疏离感、主观幸福感、学习倦怠的等,探讨社会支持与其的关系。不少学者也从社会支持的作用机制入手,研究社会支持与心理健康的关系。已有研究证明个体心理健康状况与其社会支持情况存在关联。现实中,中职学生往往心理更敏感、叛逆、情绪化,需要向他们提供社会支持。探讨社会支持与心理健康的关系,有助于对中职学生进行科学的管理、疏导。笔者从一所普通高级中学调入到中等职业学校就职,在管理上感觉到二者有明显不同。职业学校学生往往更敏感、叛逆、情绪化更严重,心理问题的外在表现更多,也更难以沟通和管教。他们的心理健康状况,更需要人了解和关注,才能更对症下药地进行教育引导工作。这不仅符合《中学生心理健康指导纲要》的精神,也有利于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的需求的实现。探讨社会支持与心理健康的关系,有助于对中职学生进行更科学的管理、疏导。针对以上情况,笔者用社会支持评定量表和心理健康测验,对所在学校的中职在校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以此获得他们心理健康状况和社会支持的相关资料,并结合资料进行分析研究,以便于针对他们的特点提供科学、规范的管理。本研究发现:1)中职生群体的心理健康状况存在显著的性别、年级差异,较为显著的专业差异;2)社会支持情况存在较明显的性别、年级、专业、生源地差异。心理健康各因子和社会支持各维度之间,绝大部分都存在着显著的相关关系,但心理健康状况中的学习焦虑因子与社会支持各维度之间不存在相关关系;3)访谈中一半中职生不能正确认识到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认为心理健康教育课无用,访谈的绝大部分同学都没有去过心理咨询室。父母等监护人是他们重要的物质支持来源,但在遇到心理困惑时,他们更多会选择向同学、朋友等同龄人去寻求安慰和帮助,同龄人是中职生群体重要的情感支持来源。基于以上研究发现,本研究建议,应该根据性别、年级的差异,有针对性地对中职学生群体展开心理教育和心理疏导,重视群体的引导和塑造,有条件地、积极地组织团队活动,充分发挥出同伴和群体的积极作用,同时对家长进行辅导帮助,努力建立起家长和学生之间沟通的桥梁,积极发挥家长的情感支持作用,共同促进中职学生群体的心理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