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社交媒体使互联网格局发生了重大变化,改变了人际交往的传统方式。本文首先讨论了社交媒体的传播理论、传播形态和传播模式,在此基础上,分析了社交媒体情境下公共领域的开放性、交互性和理性精神。文章包括以下七个方面:第一章,绪论。介绍社交媒体传播的研究背景、选题缘由、选题意义、研究综述、研究方法和研究思路。第二章,社交媒体相关理论。主要涉及两个方面:一是社会学相关理论,包括社会个体理论、社会结构理论、群体心理学理论、公共领域理论;二是新媒体传播相关理论,包括人际交往理论、互动理论、符号理论、媒介理论。第三章,社交媒体传播机制、特征及功能。社交媒体机制包括平台机制、媒介机制、社交机制;社交媒体特征包括个性色彩鲜明、分享功能强大、信息传播高效、聚集效应明显、兼容并蓄突出;社交媒体的功能,包括传播、搜索、商务等功能。第四章,社交媒体的传播形态。主要涉及三个方面:一是技术形态,包括即时、互动、云信息、大数据;二是文化形态,包括主体与身份构建,从受众到用户,传播的复杂形态,例如网络语体、恶搞文化、网络谣言、人肉搜索等;三是符号形态,包括文字、图片、视频、超文本与全媒体。第五章,社交媒体传播模式——以微博、微信为例。首先,介绍了微博传播的强交往,弱传播模式,包括意见领袖的中心地位、受众的广场式参与、传播的“蝴蝶效应”;其次,解释了微信交往强交往,弱传播模式,包括重建公共空间、社交圈层化、私密性控制;最后,论述了社交媒体的话语权问题,包括传播渠道多样化与公众的话语权、网络舆论影响力与话语权的失衡,名人微博、微信公众平台,排行榜与议程设置。第六章,打开交往者的窗户——社交媒体用户访谈。主要从社交媒体的功能、社交媒体的影响、社交媒体的表征和社交媒体用户心理等方面开展直接访谈。另外,访谈还特别关注了社交媒体与教育教学、社交媒体与现代办公、社交媒体与新闻出版。第七章,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