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杂文与医学——《坟》《热风》研究的科学视角

来源 :华中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ongliong58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鲁迅的一生是与疾病不断做斗争的一生,鲁迅的疾病体验以及他关于疾病的所见所闻不仅造就了鲁迅的敏感性格和质疑精神,而且一定程度上使鲁迅走上了学医的道路,从此鲁迅与医学再也无法分开。在选择文艺救国的道路之后,他将自己的关注点从个体的生理疾病转变到整个国民的精神病态上来,鲁迅扎实的医学功底使得他在创作中时常运用具有很强说明性的医学知识,其思维方式留存着十分明显的医学思维的特点,正是这种思维的特点,赋予他的杂文创作特有的意义与魅力。本文拟以鲁迅早期的两本杂文集《坟》、《热风》为例展开论述,从鲁迅的医学体验与医学思维入手,试着从科学视角尤其是医学视角研究鲁迅杂文的艺术表现形式是如何受到鲁迅医学背景影响,以期从一个新的角度揭示鲁迅杂文的个性及丰富价值。  鲁迅的医学体验与医学思维对其杂文的创作有着重要的影响。首先,鲁迅在杂文中运用了医学中的“标本”方法,能够快速找到问题并将其特点归类,并且通过文章广而告之,使得读者乃至全社会都能够认清该问题、防范该问题的发生;其次,鲁迅还运用了“手术”的方法,此方法能够在精准找到问题的情况下,将批判的重心集中到其要害部位,用最小的气力、最短的时间解决问题,从而达到“速胜”的目的。鲁迅还采用了“疾病诊断证明书”式的文体,通过“病症——诊断——医嘱”模式使他的杂文条理清晰、易被接受。语言上,鲁迅在他的创作中大量运用了专业的医学术语,形成了鲁迅特有的医学语言,充满着“药味”。医学语言的好处体现在其科学性与形象性上面,正式基于科学性与形象性的共同作用,鲁迅的杂文才会具有如此独特的批判性。最后,鲁迅还将他的进化论与精神分析学的知识运用到自己的杂文创作中,使之成为他批判的武器。本文用科学的视角来论证鲁迅的医学经验是如何对鲁迅的思想和创作产生影响的,并对其积极意义进行了分析。
其他文献
生活中,不少家长在宝宝腹泻、便秘、积食、过敏的时候,常会给他吃一些益生菌制剂,以补充肠道内的有益菌,从而促进疾病更好更快地缓解。有些家长甚至在宝宝一切正常的情况下,给他常规服用益生菌制剂,以期望能增强宝宝肠道的抵抗力。如果去孕婴店,一些销售人员也会建议家长给宝宝长期服用益生菌制剂,说它能提高宝宝的免疫力,让宝宝少生病。  在不少家长眼中,益生菌似乎成了有病治病、无病强身的灵丹妙药。其实,不能把益生
7岁女孩莹莹,感冒发热后厌食,就诊检查:肝功异常拟诊为“肝炎”,但血清病毒指标皆为阴性。  经治疗与休息半月后,肝功恢复正常,症状消失。医生追问后得知:患儿在感冒发热期间医生给服对乙酰氨基酚退热,又给服泰诺感冒片(含对乙酰氨基酚);家人又给患儿加服VC银翘片(含对乙酰氨基酚)。数个药品都含有对乙酰氨基酚,导致用药过量,遂诊断为药物性肝损害。  孩子生病,有些家长太着急,失去理智,一种药不见效马上换
赵树理的创作是二十世纪中国文学的一道独特的风景线。四十年代解放区特殊的文学环境把赵树理变成一个时代的文学先锋,解放区需要赵树理,赵树理离不开解放区。赵树理与解放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