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叔华创作论

来源 :湖南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yf85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文化运动中活跃于文坛的女作家有数十位;创作了独特的女性作品系列,可谓蔚为大观。作为京派的代表人物之一的凌叔华以个性鲜明的创作手法,描摹了一个多姿多彩的艺术世界,在文学史上奠定了其坚实的地位。从二十世纪二十年代至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凌叔华的创作跨越了半个世纪之久。她的作品虽然数量不多,但有一个属于她自己的小说世界,在不同时期呈现出不同的内容和相应的美学追求。本文还试图对凌叔华小说的两个重要主题进行文化和文本的探析,对其在艺术上所表现的丰富的因素和鲜明的美学追求进行比较深入的研究。上述三个研究层面的基本构成是:第一部分是叙述凌叔华的创作历程。将其历时六十多年之久的文学创作历程分为三个阶段:短暂的试笔(1919年—1924年),创作的巅峰(1925—1930),放不下的笔(1931—1984)。这是一个漫长的创作过程,显示了作家在风云变幻的历史中对文学的坚持。第二部分是对凌叔华笔下文学世界的解读。将其归结为两大文学主题:一是对女性命运的深切关注,二是对儿童世界的精心描摹。这两个主题是凌叔华对五四时期女性、儿童生活和命运的细致入微的观察,总体来看体现了其深切的人道主义思想,核心即人性关怀。第三部分探讨凌叔华创作的美学追求。将其总结为三个基本方面:一是凌叔华作品文字美与绘画美的交融。凌叔华本人是一个画家,自觉将许多绘画技巧运用于文字中,使其作品呈现出优美的画境。这方面的艺术成就主要体现在精美的画面、巧妙的留白、悠远的意境三方面。二是客观冷静的叙事态度。凌叔华作品中有着不易察觉的反讽和含而不露的幽默,冷峻中又隐藏着悲悯、嘲讽的情感,并形成了自己特具的艺术风格。三是非情节化倾向。凌叔华小说追求淡化情节,她经常不把一个故事完完整整讲出来,而是适度裁剪篇幅,截取生活的一两个片段,来表现人物或生活的变化。小说的结局也往往出人意料,有着一波三折的效果。总体来说,作为一画家型女作家,凌叔华一生对文学的执着追求,作品中传达的人性关怀,以及独特艺术手段的成功运用,都使她的作品具备了更耐人咀嚼的因素,成就了她在文学史上地位。
其他文献
目的:采用SD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观察再灌注不同时间点大鼠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及胱天蛋白酶-3(caspase-3)和血管紧张素Ⅱ(AngⅡ)的表达,并探讨神经生长因子(NGF)对
本文以稼轩词中的山意象为研究对象,并从其对以往词中传统的山意象之突破与继承两种趋向来讨论。这两种趋向的产生奠基于词人本身的“两面性”,即作为传统文人的一面和作为英
组织部门是各级党委主管党员、干部、人才等工作的重要职能部门,组工干部肩负着“管人、识人、选人、用人”的神圣职责。因此,相对于一般干部来说,对组工干部的要求就更高更严。
报纸
研究目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可通过激活炎症反应导致继发性脑损伤,进而使临床症状进一步加重。有研究表明T淋巴细胞可能在缺血性卒中的进展中起重要作用。因此,干预炎症反应对
本文在全面阐述连续梁悬臂浇筑施工方法的同时,着重就“宁淮高速苏北灌溉总渠及入海水道特大桥”的悬臂浇筑施工控制全过程进行了研究,本桥悬臂浇筑施工控制的成功经验对同类
左翼和新感觉派文学产生和依托于上海这样一个殖民化的城市空间,他们就不可避免会受到这一空间的影响。这种环境和空间本身会蕴含和催生出反帝反殖的诉求,这种诉求也会通过文
本文基于OBE教育模式,通过对应用型本科高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具体规格的分析,分别从通识类课程、项目类课程、融入类课程、开放类课程四个维度,构建了科学完善的应用型本科高
文章指出了高职电子技术课程工学一体化教学改革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明确了继续深入研究的实际意义,提出了高职电子技术工学一体化教学的新模式。通过一线教师的不断研究和实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中国文坛上掀起了一股先锋文学的浪潮,这个文学流派的代表作家有格非、苏童、余华、马原等,他们颠覆了中国文学传统的叙事模式,以一种崭新的创作范式让读者
深化地方本科院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是国家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促进经济提质增效升级的迫切需要,是推进高等教育综合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举措。OBE即成果导向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