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在经济发展新常态下,社会公众对基础设施建设的需求日益猛增,应用PPP模式不仅有利于减轻地方政府的财政压力,而且能够引导社会资本对社会公共产品的新领域进行投资,提高公共资源利用效率,有效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面对2019年12月爆发的新型冠状肺炎疫情,运用PPP模式可以引入市场资金,让政府和社会资本各自发挥自身优势,丰富疫情地区特别是武汉地区的公共服务供给。从国外许多国家PPP的发展实践来看,为了让PPP模式得到更多的推广,有效的税收优惠政策是十分关键的。然而,通过梳理我国当前的PPP模式税收优惠政策,并基于我国目前的税制情况,我国PPP模式税收优惠政策无论是在政策整体设计层面还是项目具体运作过程中都存在诸多问题,因此,有必要深入研究我国PPP模式税收优惠政策。论文首先对我国PPP模式相关的理论进行概述,包括PPP模式的定义、分类、适用领域、典型结构、运作流程及涉税情况,并分析了税收优惠政策支持PPP模式发展的必要性及可行性;然后,从税种角度梳理了现行PPP模式税收优惠政策;关于所得税税收优惠对PPP项目收益的影响的分析通过具体的案例呈现;随后,详细阐述了我国PPP模式税收优惠政策目前存在的问题,涉及的问题包括税收优惠覆盖范围有限、税收优惠力度不够、税收优惠政策未考虑项目的盈利性差异;税收优惠缺乏系统性,这些问题主要是基于政策整体设计层面提出。紧接着,借鉴韩国、印度尼西亚等国家的经验,提出完善我国PPP模式税收优惠政策的建议,建议要逐步扩大PPP模式税收优惠范围、加大税收优惠力度、制定统一的税收优惠操作指南。与此同时,税收优惠政策在制定时应充分考虑到PPP项目盈利性的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