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不同灌注方式的婴幼儿主动脉弓部手术脑保护研究

来源 :北京协和医学院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lyzhaoli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背景婴幼儿主动脉弓畸形合并心内病变的一期矫治是目前的首选手术方式,传统区域性脑灌注(Standard Regional Cerebral Perfusion,SRCP)或脑-心联合灌注(Cerebro-myocardial Perfusion,CMP)的体外循环灌注方式被选择性应用于这类矫治手术。研究目的在匹配良好的情况下,探讨脑-心联合灌注与传统区域性脑灌注的应用在一期复杂主动脉畸形矫治手术中,对患儿脑、心脏功能恢复的影响,并综合评价两种策略对患儿术后临床结局的影响的差异。研究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2018年5月实施一期复杂主动脉畸形矫治手术的284例患儿。全部患儿按照区域性脑灌注方式分为:传统区域性脑灌注(SRCP组,n=202)组和脑-心联合灌注组(CMP组,n=82)。收集患者基线资料并进行1:1倾向性评分匹配(PSM),比较匹配后两组(以CMP组为基准进行PSM匹配后,共76对匹配成功)的围手术期相关临床数据。研究结果全部人群中,术前早产率达9.2%(26/284),发育迟缓发生率可达11.6%(33/284),匹配前后两组之间早产及发育迟缓发生率均没有差异。匹配后,两组主动脉病变诊断、伴随心内畸形、术前心脏超声(LVEF、LVEDD值)及实验室心肌损伤有关检查(CK、CK-MB、LDH)均具有可比性。CMP组中,区域性灌注期间流量、最低鼻咽温较高(中位流量和鼻咽温度分别是45.3ml/kg/min vs.33.0ml/kg/min和30.6℃ vs.26.0℃,p<0.05);复温时间明显缩短(平均时间分别为42.3min vs.31.0min,p<0.05)。CMP组中术后无神经系统并发症病例报道,而SRCP中有两例出现神经系统并发症2.6%(n=2),该并发症发生率未见统计学差异。术后苏醒时间两组具有可比性,苏醒延迟(苏醒时间>6hr)比例两组分别为4.7%(SRCP组,n=3)和8.6%(CMP组,.n=6),差异无统计学差异(p=0.50)。两组患儿心肌缺血时间存在统计学差异,CMP及SRCP组中位缺血时间分别为29.0和58.0min,SRCP组中HTK停跳液使用率较高(68.4%,n=52,p<0.05)。两组患儿停机时心脏自动复跳率无显著性差异(93.4%vs.92.1%,p=1.00)。SRCP组中30名(39.5%)患儿发生术后早期心脏不良预后事件(CAPE),CMP组中为24名(31.6%),两组间没有统计学差异(p=0.40)。两组患儿术后机械辅助通气、ICU停留及术后住院时间均无统计学差异;在早期并发症方面,两组院内死亡率、延迟关胸、延迟拔管(>24h)、二次入ICU、腹膜透析等术后早期并发症发生率没有统计学差异。研究结论在这个合并心内畸形的复杂主动脉弓部病变矫治手术回顾性队列研究中,传统区域性脑灌注及脑-心联合灌注两种方法对机体器官的保护作用相近,对患者的整体预后影响没有显著差异。临床工作中,可根据患儿病变特点和术者习惯,可相应选择不同方式的灌注策略。研究背景深低温停循环(Deep Hypothermic Circulatory Arrest,DHCA)后远期神经功能及学习能力损伤是临床亟待解决的问题。既往研究表明,4-HNE(4-Hydroxynonenal,4-羟壬烯醛)是DHCA后常见产物,这类醛类物质的蓄积可能会导致突触结构损伤,突触可塑性参与了神经功能及学习能力的修复。激活ALDH2酶活性可以加速4-HNE的清除,可能是DHCA后脑保护的重要靶点。研究目的通过建立大鼠深低温停循环模型,首先确定深低温停循环后大鼠神经元损伤,特别是证实存在突触结构损伤,其次论证ALDH2酶活性激活对神经元受损程度的保护,及其对神经元突触可塑性的调节作用。研究方法清洁级健康大鼠按照不同处理分为三组:假手术组(Sham组,n=6),深低温停循环组(DHCA组n=6),ALDH2特异性激活剂(Alda-1)预处理组(Alda-1组,n=6)。取脑海马组织检测ALDH2酶活性、蛋白及mRNA表达量、Elisa法检测4-HNE加合物产量、HE染色技术观察海马神经元形态学改变、TUNEL法检测各组凋亡神经元数量、透视电镜下观察各组细胞核,突触结构及线粒体损伤、检测突触可塑性相关蛋白及mRNA表达情况、检测凋亡相关蛋白表达情况。研究结果DHCA海马组织内线粒体乙醛脱氢酶酶2活性显著降低,Alda-1预处理后,酶活性恢复至假手术组水平,较DHCA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LDH2蛋白水平及mRNA水平的表达在各组中均未见差异;脑海马神经组织中4-HNE加合物在深低温停循环组明显增加,Alda-1预处理后加合物显著降低(22.92± 9.36 ug/mg vs.131.69± 58.89 ug/mg vs.62.67± 28.02 ug/mg,Sham 组 vs.DHCA 组vs.Alda-1组,p<0.05)。TUNEL凋亡细胞染色可以发现,Alda-1预处理可明显减少DHCA后神经元凋亡数量。透视电镜结果提示DHCA组中海马神经元细胞核、突触结构受损;Alda-1预处理可减轻突触结构损伤程度。突触可塑性相关的蛋白检测结果提示,DHCA组及Alda-1组中突触有关修复蛋白Gap43明显增高,且Alda-1组中Gap43升高较DHCA组明显,差值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DHCA及Alda-1预处理组中均存在p38的磷酸化激活,pp38/p38比例明显增高,与Sham组相比,DHCA组中pp38/p38增高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Sham及Alda-1组相比,DHCA组中,Bax/Bcl-2比例显著增加,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结论Alda-1预处理可在大鼠DHCA模型中发挥脑保护作用,可减少神经元凋亡,促进突触结构损伤恢复,其潜在机制可能是通过激活ALDH2活性,增加有毒醛类物质的清除,进而在一定程度降低DHCA导致的pp38-p38通路的激活,增加突触可塑性蛋白表达,增加突触结构修复,减少DHCA导致突触损伤;与此同时,减少DHCA促进的Bax易位至线粒体,减少Bax/Bcl-2的比例进而减少神经元损伤;Alda-1预处理可以通过。该研究可为临床工作中实现更好的神经系统保护提供了分子学依据,为降低DHCA后脑并发症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
其他文献
[目的]观察HIV/HBV共感染者长期cART后病毒学及免疫学反应及探索HIV感染者接种HBV疫苗后体液免疫及HBV特异性细胞免疫变化规律。[方法]从国家传染病重大专项的成人艾滋病患者抗病毒治疗队列中筛选HIV/HBV共感染者。检测基线、cART 96周、240周及以上HBV DNA、HBV RNA、HIV RNA及T细胞亚群的变化。从北京协和医院免疫功能低下门诊筛选HIV RNA<200 cop
第一部分 PR间期及其组成部分在住院心力衰竭患者中的分布特征及预测因素[目的]住院心力衰竭患者中PR间期及其组成部分的流行病学特征及影响因素的既往报告较少。本研究旨在探索住院心力衰竭患者中体表十二导联心电图PR间期及其组成部分的分布特征及预测因素。[方法]本研究回顾性连续纳入2014年-2017年的住院心力衰竭患者,收集基线资料及入院时体表十二导联心电图PR间期、P波宽度、PR段及P波宽度/PR间
研究背景及目的脂蛋白(a)[lipoprotein(a),Lp(a)]是冠心病患者发生心血管事件的独立危险因素。急性冠脉综合征(acutecoronarysyndrome,ACS)是冠心病中较为严重的一种类型,在老年患者中十分常见,且预后极差。目前高龄老年ACS患者在大规模研究中代表性不足,关于Lp(a)与高龄ACS患者(≥80岁)预后相关性研究十分有限。该研究旨在探讨Lp(a)对高龄ACS患者长
[目的]TP53是乳腺癌常见的突变基因,目前尚缺乏大样本研究探索中国乳腺癌患者TP53突变特征。TP53突变对乳腺癌患者预后和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uman epidermal factor receptor 2,HER2)靶向治疗疗效的预测价值仍然存在争议。本研究分析了中国乳腺癌患者循环肿瘤DNA(circulating tumor DNA,ctDNA)中TP53突变频谱特征以及其对预后和疗效
研究背景室性心律失常是(Ventricular Arrhythmia,VA)是心脏性猝死(Sudden Cardiac Death,SCD)主要原因之一。对VA风险的准确预测和早期发现是预防SCD发生的重要策略之一。左室射血分数(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LVEF)作为评价心脏功能的影像学指标,常常用于识别SCD高危风险,但其对VA预测能力较弱。多种心脏
研究目的估算中国归因于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的肿瘤负担及其变化趋势,为评估HPV疫苗的潜在应用价值和制定肿瘤防控策略提供数据支持。探讨云南HIV感染女性肛门生殖道HPV感染及相关肿瘤发生率和可能的影响因素,评价细胞学检查、HPV检测、醋酸染色和碘染色肉眼观察(VIA/VILI)作为初筛和分流方法在HIV感染女性宫颈癌筛查中的临床效果,探索适宜的宫颈癌筛查策略,为HIV感染女性HPV感染相关肿瘤
食管鳞癌是一种具有中国特色的消化系统恶性肿瘤,起病隐匿、进展快。因此,阐明食管鳞癌发生发展的分子机制对食管鳞癌的诊治至关重要。肿瘤在进展过程中经历的癌基因突变、代谢需求增加、营养缺乏等多种内外环境压力的改变,引发内质网应激反应。为适应内质网应激,肿瘤细胞诱发非折叠蛋白反应,通过自噬、细胞重编程、上皮细胞-间充质转化(Epithelial-to-mesenchymal transition,EMT)
研究背景及目的:急性心肌梗死具有高死亡率及致残率,缺血心肌血流的及时恢复可显著减小心肌梗塞面积,使患者的临床结局得到改善。然而,心肌缺血再灌注(IR)损伤可加重心肌细胞死亡,使心脏功能恶化。当前,尚没有避免心肌IR损伤的有效治疗方案,寻找新的心肌IR损伤治疗策略至关重要。大蒜素药理属性广泛,具有心血管保护作用。本文旨在研究大蒜素在心肌IR损伤中的作用,并阐明其潜在机制。研究方法:给予30只实验用小
第一部分 小鼠心房纤维化模型的microRNA表达谱分析目的:心房颤动(房颤)是临床上最常见的一种心律失常。已有多项研究发现,与窦性心律患者相比,房颤患者心房组织中microRNA(miRNA)分子表达有显著差异,提示miRNA可能参与了房颤的发生发展过程。血管紧张素Ⅱ持续给药诱导的小鼠心房纤维化模型被大量用于房颤相关基础分子机制的研究。但是目前尚无文献报道该模型中心房miRNA的表达情况。因此本
目的:探讨我国左心衰竭患者中肺动脉高压的发生率、基线特征和预后特点,寻找与发生左心衰竭所致肺动脉高压(PH-LHD)相关的危险因素及影响PH-LHD生存的危险因素;比较单纯毛细血管后性肺动脉高压(Ipc-PH)与毛细血管前后混合性肺动脉高压(Cpc-PH)的基线特征和预后特点,初步探讨与Cpc-PH发生相关的危险因素。方法:于2012年10月至2016年11月在全国11家中心前瞻性入选射血分数保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