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股市自上世纪九十年代初开市以来,迅猛发展,短短的18年间几乎走过了西方国家股市几百年走过的路程。然而,在这18年中我国的股市也经历了举世瞩目的起起落落,给我们留下了太多的思考。2006、2007年中国股市的大牛市,22个月上证指数上涨了五倍;2007-2008年一年的时间,上证指数跌破了1700点,上市公司的市值缩水70%以上!“水能载舟,亦能覆舟”。除了国际的因素,我们应该怎么解决中国股市迅猛发展和市场质量未能同步提高的矛盾,扶持、培育中国股市的健康、持续发展,这是摆在中国学者面前最具挑战和极为重要的理论和实践课题。
要使中国股市健康、持续地发展,要做的工作很多,其中不断提升中国股票市场质量是保障中国股市健康、持续发展的基础条件,因之其倍受世人关注。市场质量应是从股市功能中引出的概念,本文将之定义为股票市场履行其各项应有职能时所达到的状态。通过检索,发达国家在衡量市场质量指标时,通常使用流动性、交易成本、有效性、波动性和透明性五个指标。
然而,影响一国的股票市场质量的因素很多,有政治的、经济的因素;在经济因素中有经济发展水平的因素,有经济政策的影响,有特定时刻国内外经济环境的影响,和股市制度设置等各方面的因素。随着中国股市的迅猛发展,在中国股市制度的设置和建设过程中,国家和证监会已对发行制度(2001年核准制推出)、股权制度(2005年的股权分置改革)乃至股市的监管制度做过多次和重大的调整和完善,以提高中国的股票市场质量,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唯在交易制度方面的改革、完善甚少,因此国内以改善交易制度来提高我国股票市场质量的文章也甚少。
需要指出的是:金融市场微观结构理论自上个世纪60年代新兴以来,是金融学中一个重要的新兴分支,而金融市场微观结构理论研究的对象主要就是金融市场的交易制度,因此本文从金融市场微观结构理论分析的交易制度和交易制度主要内容入手,应用系统分析法从理论和实证两个方面全面地分析了发达国家通行的交易制度的市场模式、订单形式、交易离散构件、价格稳定机制、交易信息披露和交易支付机制六大要素对市场质量的五大指标的影响,结合我国的国情,提出了一些改革我国交易制度,以提高我国股票市场质量的可操作的政策建议和改革措施,为保障和推动我国股市的健康、持续发展提出一些更深层次的思考。
本文的结构为:第一章:导论,第二章:金融市场微观结构理论与交易制度,第三章:交易制度对流动性的效应,第四章:交易制度对交易成本的效应,第五章:交易制度对有效性的效应,第六章:交易制度对波动性的效应,第七章:交易制度对透明性的效应,第八章:完善交易制度的路径选择,第九章:主要结论、完善交易制度的建议与研究展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