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笔记是我国古代文学中一种重要的文学体裁,属于与韵文相对应的散文范畴。笔记萌芽于汉代,魏晋时期得到飞速发展,到明代,笔记的数量、种类都有了很大提高。清乾隆时期修《四库全书》,大量明代野史遭到销毁,但存留下来的明代史料笔记数量依旧丰富,涉及内容也相当广泛,包括朝野掌故、典章制度、逸闻琐事、社会风俗、山川地理等方面,具有较高的史料价值和语言学价值。笔记虽都是作者的零散随笔和杂录,但其中也包含着丰富的训诂内容。前人对笔记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历史价值和词汇考释方面,忽视了其训诂价值。本文选取了二十一部明代史料笔记作为研究对象,对其训诂材料进行整理分析,在此基础上总结出其训诂内容和训诂方法、特点,并将其中的词语训诂和《汉语大词典》词语训释进行对比分析,对《汉语大词典》相关词条进行补正。全文共分为五部分:绪论部分对笔记进行概述,介绍了笔记的定义、内容、特点等。分析了明代史料笔记的独特研究价值,并广泛搜集相关材料,概述出明代史料笔记的研究现状。第一章为“明代史料笔记中的训诂内容”,分别从考释词语、考辨读音、辨正文字、分析句读和串讲文意五个方面对明代史料笔记训诂内容进行分析。第二章为“明代史料笔记的训诂方法和特点”,从求义方法和释义方法两方面对明代史料笔记的训诂方法进行分析,并总结出明代史料笔记的训诂特点,共有三点:一是训诂术语种类繁多,训诂语言通俗易懂;二是训诂内容分布不平衡,重词语训诂;三是训诂形式多集中训释,并间有文中自注。第三章为“明代史料笔记对《汉语大词典》的补正”,将史料笔记中的词语训诂条与《汉语大词典》进行对比分析,对《汉语大词典》存在的词条失收、义项缺失、引证嫌迟、书证不足问题进行了补正,彰显明代史料笔记训诂对辞书编纂的意义和价值。经过整理统计,词条失收共有152条,义项缺失47条,引证嫌迟25条,书证不足26条。结语部分进一步总结全文,再一次强调了明代史料笔记训诂的研究价值所在。笔记作为我国古代重要的文学形式,研究价值不可忽视。明代史料笔记不论从数量上还是内容上都非常丰富,希望通过本文的研究,使学术界认识到明代史料笔记的训诂价值,对史料笔记进行更为深入地研究,从而进一步挖掘史料笔记的学术价值和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