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禅宗是最具中国佛教特色的中国佛教宗派,影响中国文化最为深远,现代义影响到西方国家。禅宗主张“直指人心、见性成佛”,与净土宗共称快速成佛的佛教法门。禅宗虽然说“不立文字”,但实际上其著作浩如烟海。禅宗发展到清代已经没落,但仍然出现了两部重要作品:戒显的《禅门锻炼说》与钱伊庵居士编缉的《宗范》。《宗范》被称为清代禅宗著作中的精品,那么伊庵为什么要编这本书?他想表达什么,他表达了什么,这种表达说明了什么,又有什么影响?就是本文要研究的问题。通过对《宗范》的深入分析解读,本文形成以下研究成果:一、《宗范》的编缉动机是纠正禅宗弊病、为禅宗立“范式”。清代禅宗衰相纷呈、弊病丛生,伊庵认为到了必须拨乱反正的地步。对于禅宗学人不事参究、不明经教、颟顸笼统、追逐俗务的现象,伊庵提出以真修实证、严持戒律来纠正。《宗范》一书揭示禅宗修行正路,会通经教,提出禅净兼修、归于净土,就是伊庵居士开出的治病良药。二、“妙心”是《宗范》的编缉线索,是全书的灵魂。禅宗自称“直指人心、见性成佛”,自心、自性、佛性等,都是妙心的同义语。《宗范》以“妙心”为“禅源”,为禅宗的灵魂,各章的展开,就围绕认识妙心、参究妙心、证悟妙心、传递妙心进行。而且,伊庵会通禅宗与经教,都是在妙心的基础上展开。三、对《宗范》中的禅宗修证次第、教学方法加以概括、分析,认为这是《宗范》一书的重要贡献。笔者认为,《宗范》中的禅宗修证,就是认识、参究、证悟妙心。伊庵居士据此以“彻参”、“调习”、“入圣”为禅宗修证次第,收录了禅宗著作中大量关于指示心性、修证心性的资料,并加以点评,这些点评是伊庵禅学思想和修证经验的宝贵结晶。伊庵推崇“无梦无想时主人公何在”话头,认为参究这个话头,老实用功,对治习气,一定会大彻大悟,此生得到禅宗真实利益。伊庵对参禅误区的揭示,对于宗教学、心理学都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宗范》中的禅宗教学方法,伊庵安排在《利人》、《显喻》、《机用》各章,《利人》中集中表现了伊庵个人的禅宗教学思想,他对禅宗师资、学人根器都进行了分析,认为应该不拘一格,因材施教。尤其是对有志于禅道的官员士绅、普通男女居士、禅宗内部根器中下而立志坚定者,伊庵体谅他们的各种苦衷,要求禅师区别对待,表现出“老婆禅”的色彩。显喻与机用,是禅宗教学的语言模式和非语言模式。禅宗教学表现形式虽多姿多彩,但伊庵对平实稳妥的修证路子更加青睐。笔者认为伊庵提到的禅宗语言教学模式,主要有直接指示语和意象表示语;禅宗的非语言教学模式,形式有棒喝、擎拳竖拂、扬眉瞬目等,根据参与者,可分为宾主相见和师徒授受两类。对于禅宗五家教学特色及方式,伊庵也进行了汇集、述评,目的是为学人指明参禅止路。伊庵认为五家的差别,只是门庭施设的差别,在根本思想上,各家是一致的。此外,笔者把《宗范》与《禅门锻炼说》进行了比较。《禅门锻炼说》是大量禅宗典籍中唯一一部专门论述禅宗教学法的著作,作者戒显以兵法论禅法,主要是对临济宗三峰派教学法的总结和发挥。《禅门锻炼说》与《宗范》比较,前者禅风峻烈,后者比较平实;前者专门强调禅师在禅宗教学中的技巧,后者则涉及禅宗各个方面;前者禅宗独立性强,后者禅净合流色彩明显。四、《宗范》体现了禅教合流、禅净兼修、归于净土的历史发展趋势。禅宗是最具中国特色的佛教宗派,是中印文化交流的产物,义吸收、融汇了儒道思想,深刻影响了中华民族文化心理的塑造。在中国儒家思想居于官方意识形态的历史格局下,佛教向儒家思想的靠拢是历史的必然,那么,佛教内部禅教的合流也就更是理所应当。随着封建君主专制的加强,禅宗受到的束缚越来越大,自身特色也逐渐失去。净土提倡他力救度,禅宗提倡自力救度,二者的结合点在于,都承认“妙心”的本体作用,这样,把觉悟自心与投向弥陀融会贯通,就成为禅净合流的思想基础。彭际清、钱伊庵、魏源、杨文会等清代佛教著名居士都归心净土,他们秉承着一条自觉觉他、自利利他而以净土为终极救度的思想路线。伊庵对后世的影响,一是通过《宗范》,直接利益佛教学人;二是通过对魏源、龚自珍等人佛学思想的影响,问接利益世人。本文研究有以下创新:一、首次对清代禅宗名作《宗范》进行专门研究,分析了此书产生背景、编写意图、主要内容等,对其与近代居士佛教思潮的关系以及作用,进行了关注。此外,对《宗范》和《禅门锻炼说》进行了比较,指出了其异同。对于清代佛教研究、禅宗研究、居十佛教研究,贡献了自己一点微薄之力。二、方法上的创新,运用宗教学、心理学有关知识,对《宗范》中的禅宗修证以及禅病进行审视,指出《宗范》对于禅宗学人的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