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水资源是人类生存与发展不可替代的重要资源,由于自然和人为因素的影响,近年来水资源危机日益突出。解决水资源紧缺问题不仅需要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更要注重完善水资源管理方案。本研究以水足迹理论为基础,将实体水与虚拟水结合起来,利用气象数据与统计资料,结合水足迹模型和水足迹评价方法,研究了翠屏区水足迹动态变化特征,分析了不同“色彩”(绿水、蓝水和灰水)的水足迹构成,并对区域水资源供需平衡和可持续状况进行评价。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水足迹动态变化特征。2006-2013年间区域水足迹整体呈逐年递增趋势,从 2006 年的 40984.70×104m3增长到了 2013 年的 55651.39×104m3,增长率为35.79%,年均增长率为4.47%。该时段农业水足迹占总需水量比重逐年降低,由2006年的71.38%下降到2013年的53.37%;工业水足迹相反,从18.44%增长到35.92%;生活、生态水足迹变化不大,分别在5.23%-6.39%和3.96%-5.68%之间变化。(2)不同“色彩”水足迹构成。各种色彩的农业水足迹中,绿水足迹所占比例最高,灰水足迹次之,蓝水足迹最小,分别为71.33%、16.13%和12.54%。绿水足迹作为作物生长过程中的主要水量来源占有数量优势,因此在雨养农业区,缺乏灌溉的条件下,绿水对水资源安全和粮食生产安全至关重要。蓝水、灰水足迹所占比例相差不大,但灰水足迹略高于蓝水,表明该区域农作物生长过程中施用的化肥、农药导致水资源被污染,需要减少作物生产过程中的灰水足迹,降低污染。(3)水足迹供需平衡特征。2006-2013年间区域水资源供需基本平衡,可供水量略有结余。水资源供需缺口盈余值最低的为2011年的86.21×104m3,最高为2012年的3910.45×104m3,供需缺口盈余值整体呈下降趋势。随着经济发展,需水量增长速度已超过可供水量增长速度,按照现有的水资源供需增长速度,供需缺口盈余值将会越来越小,直到为负,可供水量将会小于需水量,出现缺水状态,若不及时采取相应工程措施增加可供水量,或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缺水状况会越来越严重。(4)水足迹可持续利用状况。2006-2013年间翠屏区水资源进口依赖度最小值是0.05%,最大值是1.28%,自给率在98.72%-99.95%之间浮动,水资源对外依赖度非常小,完全能够自给自足;水资源利用效益整体状况不容乐观:万吨水足迹人口密度呈明显递减趋势,表明水资源人口承载力缓慢下降,水足迹土地密度呈缓慢增加趋势,表明单位面积耗水量增加;水资源压力指数由2006年的75.89%增长到2013年的94.72%;水资源可持续指数也逐年降低,由2006年的2.87%降低到1.05%,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性差,水资源压力和不可持续的利用趋势不容乐观,要求相关部门引起重视。(5)水足迹可持续利用建议。针对区域水资源利用现状和存在问题,分别从四个方面提出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建议:第一,整体上改变水资源战略,适度控制水足迹输出;第二,发展节水农业,加强水资源优化配置;第三,优化工业产业结构,控制高耗水、高污染产业规模;第四,生态生活上,提高公众节约水资源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