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学习判断是指个体对已经学过的项目在以后的回忆测验中成绩的预见性判断,是元记忆监测的一种形式。学习时间分配是指学习者对自己的注意和主观努力进行分配的一种指标,属于元记忆控制的范畴。本研究的主要目的在于探讨学习判断和学习时间分配之间的关系,分析两者之间相互影响和相互作用的模式,并把握学习判断、学习时间分配及两者之间关系的年龄特点和发展趋势。 研究分为两大部分:第一部分是学习判断与学习时间分配的关系研究,包括实验1、实验2、实验3;第二部分是学习判断与学习时间分配的发展研究,包括实验4、实验5、实验6。 研究一的目的是探讨学习判断与学习时间分配的关系,重点分析学习时间分配的监测功能是否存在;如果存在,如何在CM模型和相继性模型中发挥作用。实验1是证明学习时间分配存在监测功能,验证CM模型;实验2是考察学习时间分配作为监测依据,如何对随后的学习判断和学习控制发生影响,探索相继性模型;实验3是考察学习时间分配的监测功能,是否可以独立地对随后的控制发生影响。 实验1-3均为2×3的两因素被试内设计。第一个自变量是词对的关联性程度,分两种水平:有关联与无关联;第二个自变量是不同的学习条件,分三种水平:固定步调、自定步调学习和限时自定步调学习。被试为大学一年级或二年级学生,实验1被试45人,实验2被试41人,实验3被试31人。 研究一结果发现:(1)在三种学习条件下,学习判断与回忆成绩之间都呈正相关关系,学习判断是回忆成绩有效而稳定的监测指标。(2)在三种学习条件下,被试均使用了学习判断作为重学选择的根据,学习判断准确性能显著预测重学选择准确性。学习判断是学习时间分配的重要依据,它对学习时间具有稳定的监测功能。(3)在自定步调和限时自定步调两种条件下,都验证了CM模型关于“学习时间分配与学习判断呈负相关关系”的假设,但CM模型关于“学习时间和回忆成绩呈负相关关系”的假设只得到部分验证。(4)CM模型在限时自定步调条件下得到了更好的验证。(5)学习时间的监测功能可以独立地发挥作用,不需要以学习判断为中介。(6)元记忆监控是一个监测和控制连续作用的过程,它以学习时间的双重功能为核心,涉及了外显和内隐两个层面。在实验结果的基础上,本研究提出了自己对元记忆监控模型的构想。 研究二的目的是探讨学习判断与学习时间分配之间关系的发展特点和年龄差异。实验4探讨在固定步调条件下不同年龄组的学习判断和重学选择,考察学习判断对重学选择的影响,即考察MC模型在不同年龄组中是否均成立,并比较不同年龄被试在学习判断准确性和回忆成绩上的差异。实验5探讨在自定步调学习条件下不同年龄组的学习判断和重学选择,考察CM模型和相继性模型在不同年龄组中是否均成立,并比较不同年龄组学习判断的准确性和学习时间分配的有效性是否存在差异。实验6探讨在限时自定步调学习条件下不同年龄组的学习判断和重学选择,考察时间压力对CM模型和相继性模型的影响,并比较不同年龄被试在时间压力下的变化是否存在差异。 实验4-6均为2×3的两因素混合设计。第一个自变量是词对的关联性程度,分两种水平:有关联和无关联,为被试内因素;第二个因素是不同年级组,分三种水平:小学五年级、初中二年级和高中二年级,为被试间因素。实验4被试共123人(小学五年级46人,初二33人,高二44人),实验5被试共119人(小学五年级48人,初二36人,高二35人),实验6被试共95人(小学五年级34人,初二34人,高二27人)。 研究二结果发现:(1)在自定步调条件下,小学五年级被试的学习判断与学习时间分配之间呈正相关关系,支持MC模型;初中二年级和高中二年级被试的呈负相关关系,支持CM模型。在限时自定步调条件下,三个年级的学习判断与学习时间分配之间的关系都呈负相关关系,支持CM模型。(2)对于小学五年级被试而言,时间压力使MC模型和CM模型之间发生了转移。在其他年级未发现这一转移现象。(3)学习判断能力随着年级的升高而逐步提高并趋于稳定。但在发展过程中会出现波动,初二年级会有下降现象。(4)学习时间分配能力随着年级的升高而逐步提高并趋于稳定。(5)学习判断作为学习时间分配的监测依据发生较早,且比较稳定;学习时间作为学习判断的监测依据发生较晚,且不太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