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应用改良彗星试验方法检测兔死后肝细胞核DNA的降解情况,研究死后细胞核DNA含量变化与死亡时间的关系,从而探讨死后细胞核DNA含量改变在早期死亡时间推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健康成年大白兔经断颈错位处死后,置于室温下,分别在处死后0h、3h、6h、9h、12h、15h、18h、21h、24h、27h、30h共11个时间点进行在体肝脏组织取材,并按相应时间段分组共有11个组别。应用改良彗星试验方法技术对各组样本进行电泳,染色,在荧光显微镜下对电泳图像进行观察、摄像,再用CASP图像分析软件对彗星图像尾部情况进行分析,采用尾长(TL)、尾矩(TM)两个参数作为主要的分析指标,最后应用SAS 9.0统计分析软件对图像分析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学相关回归分析。结果:应用改良彗星试验共制得凝胶体528块,无一例损坏脱落,试验的繁琐程度得到明显的减轻、实验时间明显缩短。彗星试验显示:兔死后肝细胞核DNA经过单细胞凝胶电泳出现了明显的彗星图像,并随死亡时间的推移彗星图像变得越清晰明显,而后又逐渐变得模糊不清;最早出现的时间是在死后3h,其拖尾率达到98%,而在死后30h彗星图像就变得模糊不清,不能进行准确辨认。图像分析显示:在死后0-18h随死亡时间的延长,彗星尾部逐渐增长、增宽,表现尾部情况的TL、TM参数值逐渐增大,18h时达到高峰,而后在21-27h有所下降并在一定范围内波动,二参数值表现出相对的稳定性,而在30h则不能检测到彗星图像相关数据,表明彗星图像不存在。统计分析显示:在死后0-18h各组间TL、TM值存在显著性差异,而在21-27h各组间TL、TM值无显著性差别;TL、TM在死后3-18h与死亡时间紧密相关,相关系数分别达到0.99614、0.99077,p﹤0.01,回归分析二者与死亡时间在此时间段几乎成直线关系。结论:1.改良彗星试验使得实验更为成功,更能够快速、简便、灵敏、准确检测死后细胞核DNA的降解,结合图像分析软件大大提高了结果分析的精确性和敏感性,在早期死亡时间推断中有较高的应用价值。2.兔在死后3h肝细胞核DNA就已经开始发生降解,死后9-18h降解明显加速,而后出现一段相对的稳定期,最后溶解消失。3.尾长和尾矩良好地反映了DNA降解情况,是彗星试验研究死后DNA含量变化与死亡时间关系的很好的指标。4.死后细胞核DNA含量变化与死亡时间存在一定的线性关系,研究二者关系将在早期死亡时间推断中有重要的意义。5.应用改良彗星试验测定死后肝细胞核DNA含量变化可望成为早期死亡时间推断的更简便方法。6.图像分析软件为彗星试验结果分析提供了便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