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论文以石油与天然气地质学理论为指导,利用综合地质、地球物理资料,在认识研究区基本地质特点基础上,分析区内油气地质基本条件.结合邻区勘探成果探讨研究区油气分布模式,并在圈闭评价基础上优选勘探目标.论文获得主要认识成果是:1.研究区经历了前震旦纪盆地基底的形成、早古生代克拉通内裂解伸展、晚古生代裂陷海槽、中生界前陆盆地和中新生界再生前陆盆地的演化过程;沉积地层具有较为明显的阶段性与旋回性,可划分为寒武系—泥盆系、石炭系—二叠系、下第三系—第四系三个海进—海退旋回.石炭系厚约500~1300m,以砂泥岩所隔开三套稳定存在的灰岩为主要特征,为一套砂泥岩湖坪相—滨海相沉积与半闭塞浅海相碳酸盐岩沉积、泻湖相膏岩沉积交互出现的沉积建造.2.区内共发育大小断层15条,多为海西晚期—喜山期形成的压扭性断层;存在8个局部构造,其中有2个背斜,2个断背斜和4个断鼻.可将其划分海米—罗斯断裂带和罗南—鸟山断裂带两个次级单元.3.下古生界寒武系—下奥陶统和上古生界石炭系卡拉沙依组、巴楚组是研究区主要烃源岩.寒武系—下奥陶统的生烃高峰期为奥陶纪—二叠纪和喜山期,石炭系在现今达到生烃高峰.4.油气源对比表明,该区既可在奥陶—二叠纪时捕获由阿瓦提凹陷南坡运移而来的寒武—奥陶系的原油,又可在喜山期捕获由麦盖提斜坡运移而来的寒武系—下奥陶统烃源岩生成的及古油气藏遭破坏后再分配的油气和石炭系的原油.5.区内发育6套生储盖组合,其中以卡拉沙依组砂泥岩段及巴楚组生物碎屑灰岩生储盖组合最为有利.6.在对邻区油气成藏模式分析总结基础上,认为海米—罗斯构造带油气主要来源于寒武系,次为石炭系,以气藏为主.下奥陶统气藏主要形成于喜山期,主要来源于南部;石炭系油藏主要形成于海西期及其以前,运移方向为多个方向.油气成藏可能与断层的走向及发育时期有关,EW或近EW走向的断裂更容易成藏.该区具有良好的油气成藏条件.7.圈闭评价结果表明,Ⅰ类圈闭3个,海米西背斜和罗南Ⅱ号断鼻的东、西高点;Ⅱ类圈闭4个,即海米东背斜、罗斯西断背斜、罗斯东断背斜和罗南Ⅲ号断鼻;Ⅲ类圈闭4个,即罗南Ⅰ号断鼻的东、西高点与鸟山西断鼻的南、北高点.指出海米西背斜以寻找过成熟天然气为主,罗南Ⅱ号断鼻主要寻找高成熟原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