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经济的发展,国家间的竞争已不仅仅是人口规模的竞争,科技水平、政府办事效率、企业管理、劳动力素质已成为国际竞争力评价的重要指标,尤其是技术创新和产业化能力,对一国或一区域经济发展的意义重大。芬兰作为北欧一个面积较小的国家,20世纪80年代到90年代末迅速从一个落后的工业国升级为发达国家,国际竞争力连续多年居世界前列,受到各国的广泛关注。而作为技术创新和产业化载体的科学园,是促使芬兰经济迅速恢复和腾飞的重要原因,许多发达和发展中国家都积极对其进行研究和效仿。因此,本文首次对芬兰科学园的发展背景、组织管理模式、科学园发展的外部环境进行了系统研究,并重点考察了园区内各创新主体的互动,以期对我国科学园的发展有所启示。本论文依托上海市科技发展基金软科学研究项目——OECD区域竞争力案例研究及对上海的启示,该项目持续时间为2006年11月到2007年10月,共分为四个阶段,在第一个阶段中选取了芬兰首都区赫尔辛基作为区域竞争力构建研究的案例。本研究是在该项目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入研究了整个芬兰区域竞争力的重要载体——科学园。文章共分为六个章节,其中,第二章是后文的铺垫,第三章、第四章为本文的重要部分,第五章为本文的核心部分。第一章是绪论,共分为四个部分,包括选题的研究背景与意义、国内外相关研究进展、理论基础和概念界定。第二章作为论文主要研究内容的铺垫,首先介绍了芬兰科学园的产生与发展背景,其次介绍了芬兰科学园的布局结构与产业特征。第三章主要分析了芬兰科学园的组织管理结构,分析了科学园协会、科学园管理机构和孵化器推动园区发展的作用方式。第四章为科学园发展的外部环境,包括芬兰研发、教育和产业化资金支持体系,创新中介机构推动产学研合作的方式,以及风险投资机构的主要作用。第五章为本文的重点,剖析了园区内大学、科研机构、企业以及私营生产性服务企业间的互动合作方式,主要包括大学、企业和科研机构间的研发合作和人力资源互动,以及科学园管理机构与生产性服务企业间的互动。第六章是本文的总结与思考部分,主要通过前面的研究得出一些结论,并进一步提出需要深入研究的相关领域。本论文是在前者研究的基础上首次对芬兰科学园及其创新主体的互动进行了系统和深入的研究,研究内容涉及了科学园发展的背景与产业布局特征、科学园的组织管理模式、园内创新主体的互动模式以及科学园发展的外部环境,对我国有关科学园的研究提供重要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