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改革开放至今,农村金融市场资金投放规模不断扩大,但是资金投放地区和产业的不均衡导致不能满足农村地区日益增加的贷款需求,另外,我国地区间经济发展的不同步决定了农村地区经济水平的差异,造成对金融服务的需求有很大区别。基于吸引资金跨区域流动的动力是资金区域配置效率的差异性,在资金配置有效率的前提下,资金投入量的增加能够缓解农村金融市场资金短缺的困境,从而推动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而在资金配置无效率或低效率的情况下,即使大量增加资金投入,资金也可能因为被滥用而导致对经济产生不了积极的影响.因此,深入研究农村资金配置效率,对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提高农村居民收入,促进“三农”建设具有积极意义,同时也有利于农村金融体系创新和农村金融市场改革。本文首先梳理回顾了国内外农村资金配置效率研究的文献,并对已有的研究进行评述;同时对农村金融和资金配置效率的有关理论进行简要总结,归纳总结出农村金融市场结构的衡量办法以及资金配置效率的衡量指标和影响因素。在此基础上,将对农村资金配置效率的影响因素进行理论分析,确定实证模型和相关变量;其次,本文从农村金融市场结构,资金配置效率,产业结构,金融深化程度几个方面对江苏省农村金融市场的现状进行了分析;最后,以2002-2011年江苏省50个县域的面板数据为分析对象,运用面板数据Tobit模型分析农村资金配置效率的影响因素,得出以下结论:(1)江苏省农村金融市场仍属于寡占型市场,农村金融市场集中度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由于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苏南地区的农村金融市场集中度明显低于苏北和苏中地区。(2)江苏省农村资金配置效率总体上呈现先下降后上升再略有下降的趋势,其中,纯技术效率呈现先下降再上升的趋势,而规模效率则呈现持续下降的趋势。(3)运用受限因变量随机效应Tobit模型实证分析农村金融市场结构变化对农村资金配置效率的影响:农村金融市场集中度的下降有助于农村资金配置效率的提高;金融深化程度对农村金融市场资金配置效率有显著的负向影响,第一产业占比对农村资金配置效率有显著的正相关作用,但苏南和苏中地区第一产业占比对农村资金配置效率有显著的负向影响。根据上述理论分析和实证研究,本文提出以下政策建议:第一,深化农村金融体系改革,降低农村金融市场准入门槛,鼓励金融机构进入农村地区;第二,根据产业组织中的SCP范式,市场结构决定市场行为,市场行为决定市场绩效,改善农村金融市场结构,使之适应当地社会发展;第三,完善农村金融体系建设,政府监管和市场规律双管齐下,为农村经济发展做出贡献;第四,创新农村资金配置效率评价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