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1.构建猴免疫缺陷病毒(SIVmac251)感染的BALB/c裸小鼠动物模型。2.观察该模型小鼠外周血SIV病毒载量的变化。3.观察该模型小鼠主要脏器的病理变化。4.探究高效联合抗反转录病毒疗法(Highly Active Anti-Retroviral Therapy,HAART)及中药补肾解毒复方对该模型小鼠外周血病毒载量的影响。5.观察中药补肾解毒复方及HAART疗法对该模型小鼠体质量、脾质量及脾指数的影响。6.观察中药补肾解毒复方及HAART疗法对该模型小鼠外周血淋巴细胞及IgG抗体的影响。方法:1.利用细胞培养技术,用TZM-b1细胞株感染SIV病毒,并将感染SIV的TZM-bl细胞悬液通过腹腔注射方法注射到BALB/c裸小鼠体内。2.采用下颌采血法及逆转录实时荧光定量PCR法(RT-PCR),检测外周血是否含有SIV病毒,以及SIV病毒载量的变化。3.采用石蜡切片技术及苏木精-伊红染色法(hematoxylin-eosin staining,HE)观察小鼠组织病理学变化。4.采用植物化学有机溶剂萃取法提取具有抑制SIV活性的中药Y的L部位、Y的Y部位、中药G的S部位和中药L的S部位,并以此四个有效部位组成中药补肾解毒复方。5.通过流式细胞术(Flow Cytometry,FCM)和血常规检测外周血淋巴细胞比例及计数。6.通过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nzyme 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检测外周血IgG抗体。结果:1.在BALB/c裸小鼠腹腔接种已感染SIV的TZM-bl细胞悬液后的第七天,所有裸鼠外周血均检测到SIV。检出率为100%。连续七周均检测到SIVmac251病毒载量,前五周血浆病毒载量持续上升,在第五周达到最大值,然后逐渐下降。2.在造模后的第七周,观察BALB/c裸小鼠主要脏器的病理变化,结果发现,部分肝脏组织门管区有炎细胞浸润,部分肺正常组织结构消失,肺组织坏死,部分肺泡内充满浆液、红细胞和少量中性粒细胞,部分脑组织出现坏死,脑组织结构变得疏松、组织有水肿、模型组裸小鼠,脾组织有少量结构改变。3.用高效联合抗反转录病毒疗法(HAART)对该模型裸小鼠连续给药一周后,HAART低剂量组裸小鼠血浆病毒载量和模型组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HAART高剂量组和模型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连续给药两周后,低剂量组和模型组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高剂量组和模型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给药期间,HAART疗法高低剂量均能降低该模型小鼠血浆病毒载量,且高剂量效果更佳。4.在停止对该模型BALB/c裸小鼠灌胃给药一周及两周后,HAART低剂量组、高剂量组小鼠血浆病毒载量和模型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均<0.01),说明在停药两周内HAART疗法高低剂量对该模型仍然具有降低病毒载量的作用。5.经中药补肾解毒复方连续对该模型小鼠灌胃一周后,补肾解毒复方高剂量组小鼠外周血淋巴细胞总数与模型组、空白组比较,(P均<0.05),差异有统计意义。连续给药两周后,补肾解毒复方低剂量组与模型组、空白组比较,(P均<0.01),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说明中药补肾解毒复方具有提高模型小鼠及空白小鼠外周血淋巴细胞总数的作用。6.在对该模型持续给中药补肾解毒复方灌胃两周后,中药补肾解毒复方高剂量组小鼠外周血T淋巴细胞比例和模型组及空白组比较,能显著提高外周血T淋巴细胞比例,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均<0.01);低剂量组T淋巴细胞比例和模型组及空白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HAART西药组和模型组及空白组比较,能显著提高外周血T淋巴细胞比例,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均<0.01)。对于裸小鼠外周血B淋巴细胞比例,中药补肾解毒复方高剂量组、低剂量组和模型组比较,均能显著提高模型小鼠外周血B淋巴细胞比例,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均<0.01),中药补肾解毒复方高剂量组、低剂量组和空白组比较,均能显著提高BALB/c裸小鼠外周血B淋巴细胞比例,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均<0.01),HAART西药组和模型组比较,能提高外周血B淋巴细胞,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中药补肾解毒复方能提高模型小鼠及空白小鼠外周血T、B淋巴细胞比例的作用,并且中药效果更佳。7.在对该模型持续给中药补肾解毒复方灌胃一周后,补肾解毒复方高剂量组外周血B淋巴细胞总数和空白组比,(P<0.01),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补肾解毒复方低剂量组和空白组比,(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灌胃给药两周后,补肾解毒复方低剂量组B淋巴细胞总数和模型组及空白组相比,(P均<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说明补肾解毒复方具有提高模型小鼠及空白小鼠外周血B淋巴细胞总数的作用。连续灌胃给药一周后,补肾解毒复方高剂量组NK细胞总数和模型组及空白组相比,(P均<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在给药一周后,补肾解毒复方低剂量组NK细胞总数和模型组及空白组相比,(P均<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说明补肾解毒复方具有提高模型小鼠及空白小鼠外周血NK细胞总数的作用。8.灌胃给药两周后,补肾解毒复方高剂量组、低剂量组外周血IgG浓度和模型组比较,(P均<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停药一周后,补肾解毒复方低剂量组、HAART西药组和模型组比较,(P均<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说明补肾解毒复方和HAART西药具有提高模型小鼠外周血IgG浓度的作用,并且中药补肾解毒复方比HAART西药效果更佳。9.在停药两周后,中药补肾解毒复方高剂量组、HAART西药组小鼠体质量低于模型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中药补肾解毒复方高剂量、低剂量组、HAART西药组和空白组小鼠脾质量明显低于模型组,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均<0.01);中药补肾解毒复方高剂量组、低剂量组、HAART西药组小鼠脾指数明显低于模型组,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均<0.01);模型组小鼠脾指数明显高于模型组,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说明模型组小鼠脾质量和脾指数高于空白组,而补肾解毒复方及HAART西药可以抑制脾脏肿大、降低脾指数。结论:1.通过给BALB/c裸小鼠腹腔接种已感染SIV的TZM-b1细胞悬液,一周后,在外周血检测出SIV病毒,并且连续七周在BALB/c裸小鼠外周血检测到SIV病毒,这种基于BALB/c裸小鼠构建SIV感染动物模型的方法是成功的,具有可重复性、可持续观察、操作简单等优点。2.通过齐多夫定(Zidovudine,AZT)、拉米夫定(Lamivudine,3TC)和依非韦伦(Efavirenz,EFV)组成的高效联合抗反转录病毒疗法(HAART)在该动物模型的药效试验,验证了该模型可以评价HAART疗法在小鼠体内抑制SIV病毒载量的作用。3.由中药Y的L部位、Y部位、中药G的S部位和中药L的S部位组成的补肾解毒复方可以提高该模型小鼠和空白小鼠外周血淋巴细胞总数;提高T淋巴细胞及B淋巴细胞的比例;提高B淋巴细胞及NK细胞数量;同时可以提高外周血IgG抗体浓度,以及抑制脾脏肿大,降低模型鼠脾指数的作用。停药两周后,表现出抑制病毒载量的作用,充分体现了补肾解毒复方具有提高小鼠免疫的功能以及抑制病毒载量的作用。4.HAART西药未能提高模型和空白小鼠外周血淋巴细胞总数,但可以提高T淋巴细胞、B淋巴细胞的比例,提高外周血IgG抗体浓度,但效果不如补肾解毒复方低剂量。同时可以抑制脾脏肿大、降低脾指数。给药两周后可以提高B淋巴细胞数量,但效果不如补肾解毒复方低剂量,充分表现了 HAART西药具有一定的提高免疫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