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运用目前可以搜集到的资料,简要论述了抗战时期中国“工合”的兴起,分析了“工合”教育兴起的原因,考察了它的具体实施状况,对培黎学校进行详细论述,并从不同层面、不同角度对其实质、历史作用进行了较为详细的剖析。 第一章,简要论述了“工合”兴起,它是在战时特殊条件下兴起的一场经济自救运动。随着“工合”的兴起,“工合”教育作为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提上日程。什么是“工合”教育?笔者根据教育的含义与当时“工合”教育研究者对它的理解,作了较为详细的阐释,并对其指导机构作了简要的介绍。“工合”教育的实施有着深刻的历史原因:工业合作理论不够与实践的缺乏制约着“工合”的发展,这是实施“工合”教育的根本原因;“工合”人才的缺乏与“工合”对人才的迫切需求所构成的矛盾是发展“工合”教育的直接原因;“工合”在发展过程中存在许多问题,因此潜伏着一些危机,这是实施“工合”教育的重要原因;战时民众动员及民众教育运动与抗战不同步,这是实施“工合”教育的又一个重要原因。 第二章,根据上一章对“工合”教育的解释,以受教育对象为划分标准,“工合”教育可以分为四种,即“工合”宣传教育、“工合”社员教育,“工合”干部教育和“工合”福利教育,在这一章中,从不同角度对四种不同形式的“工合”教育的具体实施状况进行探析。 第三章,创办“工合”学校,这是“工合”计划的一部分。1940年,中国工业合作协会决定在西北区创办培黎学校,并制定了培黎工艺学校计划书。以此计划书为准则,“工合”创办了几所培黎学校,本文论述三所主要的培黎学校,即双石铺培黎学校、兰州培黎学校(中间站)、山丹培黎学校,并对山丹培黎学校进行比较详细的考察。 第四章,(一)剖析“工合”教育的实质:它是一种寓职业教育、战时教育、生产教育、生活教育与民众教育为一体的综合性教育。(二)“工合”教育适应了“工合”与抗战的要求,在中国历史上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首先,“工合”教育培养和训练了一批经济建设人才,这不仅是当时“工合”的中坚力量,而且在日后的经济建设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