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育部颁布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明确提出,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具体目标之一是“改变课程管理过于集中的状况,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增强课程对地方、学校及学生的适应性。”因此,校本课程建设成为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重要目标。我国在80年代左右课程改革中出现的兴趣小组、课外活动等为校本课程的开发提供了雏形。我们学校在推出了以“智能机器人”和“绿色生命”为代表的校本课程后,要继续开发适合本校的校本课程,我们有相关的经验和基础。本文研究主要采用文献研究法、问卷调查法、实验法等教育研究方法,在国内外对校本课程开发研究的基础上,展开了对地理校本课程开发和实施的探讨。目的在于通过研究能促进地理课程的改革,特别是地理校本课程顺利开发,提高地理教学质量。实证研究是本文的研究重点,我们以上海市奉贤区西渡学校为例,展开了题为《身边的气象》的地理校本课程开发的实证研究,分析优势和劣势,通过对《身边的气象》的开发环境的分析,进行进一步的实践研究。通过实践表明基层学校开展地理校本课程开发是可行的,这将极大的促进我国的基础教育改革。结合我校对地理校本课程开发的尝试,本文重点对地理校本课程方案设计和课程实施进行了论述。在本研究中,对课程开发项目,如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实施和课程评价,进行分析。在课程实施后,从学生调查的基础上,对课程的开发项目进行修改,再进行实践,研究发现其中的问题。在不断的实验和实践的过程中,逐步完善我们的课程,以求适合学生,能成为学生喜爱的课程。本研究的亮点在于,基于学生,将学生看成课程开发的一个重要开发者。同时案例研究分析也是本文的一个重点。本文通过《身边的气象》校本课程开发和实施的研究,证明我们的校本课程是一个不断往复的行动研究的过程。同时也发现了本课程存在的问题,明确今后努力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