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社会的高速发展,人们生活的各个方面都发生了巨大变化,尤其在消费领域,鲍德里亚认为社会是由符号操控的消费体系,符号消费成为了人们消费的焦点。鲍德里亚所说的符号是一种文化意象性的符号,它本身并没有实在意义,只是人的身份、地位、阶层等的象征。鲍德里亚为建构系统的符号消费理论,进行了深入的理论研究和社会探索,最终著有《物体系》与《消费社会》两本经典之作,在这两本书中他详细论证了符号消费理论。在论文的第一章,我们指出,鲍德里亚建构符号消费理论的首要前提是消费社会的到来,消费成为了人们生活的中心,一切以消费为基点,消费生活操控着社会的方方面面。鲍德里亚的符号消费就是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孕育而出的。鲍德里亚就是在这样的前提下,开始建构他的理论体系。他的《物体系》一书是其理论大厦的基石,书中主要阐述了“物”的符号化转向问题。鲍德里亚首先从“物”的概念体系研究符号的意义,他指出“物”的原本意义中包含由科技因素所衍生出的非本质意义,这为“物”向符号化转向奠定了基础。紧接着他详细论证了“物”的符号化逻辑过程,“物”概念中的非本质因素即非功能性不断超越“物”的功能性,这种超越和边缘化隐喻着“物”将转向文化意义。“物”的文化意义转向实质是符号化演变的历程。同时,鲍德里亚又指出符号理论的建构离不开两个必要因素,一是符号的差异化、个性化的内在要素,二是广告传媒与大众沉默意识的外在因素,这两个因素对“物”的符号化转向起着一定的作用。论文的第二章介绍和讨论了鲍德里亚的符号“操控论”。鲍德里亚在《物体系》一书中主要阐述的是符号理论的建构问题,而他的《消费社会》一书主要论证了符号对消费社会的操控体现。他通过物—文化—服务三个层面分别论证了符号对社会的全面操控,首先表现为物的符号化转向,在此基础上又拓展到文化领域的符号化,最后扩展到服务消费层面的符号化。因此,符号的渗透蔓延,使整个社会成了一幅由符号编织的消费图景。我们通过对鲍德里亚的符号消费解读,从中探究出符号理论背后所隐含的基本思想,首先符号的文化意象性是鲍德里亚理论隐含的逻辑支点,它是理论建构的开端,也是消费社会的特征,人们就是在这样的文化符号形式下不断进行着消费。其次一系列的消费行为也反映着符码操控的系统意义链。鲍德里亚指出,人们在消费一种商品的同时也暗含着要消费其他相关商品,这是由符码操控的系统意义链产生的结果,“一串意义”的符号反映着人对欲望的追求和渴望。最后,鲍德里亚指出符号消费过程中所暗含的一串意义链反映着社会阶层的区划。不同符号代码的消费暗示着不同的社会地位,每个人都根据符码系统不断编排着自己的社会阶层和地位。同时他所说的符号意义链是变动的,人们可以从符号编码的低级系统向高级系统转化,也可以退回到低级系统中。人们就是根据符号链的变动特征,不断由低级阶层向高级阶层转变。因而,符码意义链的流动性是人的阶层转变的依据。通过符号消费内部逻辑的展开,有一些思想确实值得我们批判反思,如消费自由与消费强制的矛盾;消费平等与消费特权的矛盾;消费社会的丰盛与匮乏之间的矛盾。论文的第三章分析了鲍德里亚对马克理论的批评。鲍德里亚为确证自己的符号消费理论,又对经典的马克思生产理论进行了颠覆和批判。他认为:马克思政治经济学的商品除了使用价值和交换价值之外,还有第三种符号价值,并且他认为符号逻辑取代了马克思的商品逻辑,由此他推断马克思的生产理论过时了。在论文的第四章中,我们的分析和讨论说明了:从文字表述的意义上来讲,鲍德里亚与马克思两人的思想中确存在着一些差别,这主要源于二人的社会背景与价值观的迥异。从本质角度讲,鲍德里亚的符号消费理论仍属于马克思的生产理论体系,原因在于他的理论是建立在马克思生产理论基础上的,他的符号逻辑也是马克思商品和资本逻辑的进一步展开,他的符号异化形式更是马克思劳动异化思想的深刻体现。因此,鲍德里亚的理论思想只能是马克思生产理论在新时期的拓展和延伸,只能是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的经典政治经济学思想。总之,全文通过理论建构—理论解读—思想比较—简要评述这四个层次来研究鲍德里亚的符号消费思想。从中我们可以看出鲍德里亚理论结构严谨,思想性强,为当代理论研究开辟了崭新的道路,并在某种意义上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的视野和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