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意大利当代作家伊塔洛·卡尔维诺(Italo Calvino,1923-1985)以多变的创作风格、奇特的想象、熟练的故事叙事技巧和乐观的人文关怀而闻名于世。他创作于1979年的小说《如果在冬夜,一个旅人》集合了20世纪特定时代的文学发展特点,充满多元性、多样性,以混杂的方式思考着诸多问题。小说依旧延续了卡尔维诺擅长讲故事的特点,同时也体现了他作为“作家们的作家”的本质。本文将在分析小说的情节、人物的基础上挖掘里面的关于文学方面的话题,在解读小说的基础上补充卡尔维诺的文学思想,同时从另一个角度更好地阐释文本。本文共分为三章。第一章从弗兰奈里这个作家形象以及围绕他所发生的一切故事出发,挖掘他身上所凝聚的卡尔维诺对于当下的作家生存和创作的思考,不仅从外部思考作家这个职业面临的写作危机、精神困境以及所肩负的自传统以来的责任,还从内部思考,给予作家具体可操作的写作技巧:坚持轻逸、繁复和客观理性原则,在此可以窥见之后卡尔维诺创作的文学理论著作《美国讲稿》的影子。第二章主要提炼小说中作者对读者问题的思考,从作者对精神、意识形态、物质上三类文学消费者的情感倾向看卡尔维诺认为的理想读者应该是由理性引导的娱乐享受和审美阅读相结合的精神上的读者,并认同物质上的文学消费是对精神消费的一种合理补充,同时批判讽刺了意识形态上的阅读消费者。具体到文本创作则强调了读者与作家、文本的互动,和读者期待对文本意义生成的重要作用,故在小说中制造了混杂的人称叙述,并设置了引导作家创作的“女读者”这一人物形象。第三章谈作者在小说中对文本与世界关系的思考,小说认为现实世界中文本的存在具有脆弱性和不确定性,传媒和政治等其他因素都会改变文本的形态和内容;但不能因此对文学抱有悲观的态度,文学有其存在的必要价值,因为语言写就的文本反过来会能动地反映现实世界,读者在进行阅读的过程中获得间接经验,文本的内容通过改变和影响人脑的思维和意识进而塑造新的、更加美好的个体,而这一写作意图与小说套盒式的写作结构有着密切联系。结语部分通过总结全文发现这部小说同时体现了文学的精神性和物质性,而作者借小说人物展现了写作与物质世界的互补、全同到背离的过程,并认为通过对写作的无限可能的追求能够弥补物质世界对文学的束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