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迁徙水鸟的越冬生态过程对于它的周年生活史具有决定性影响,而觅食对策是水鸟对食物资源变化功能反应和行为适应的重要体现,已经成为越冬水鸟生态学研究的重点领域。水鸟觅食活动受到众多微生境因子的影响,优化行为策略对于适应生境因子的变化,进而提高个体适合度具有积极意义。因此对于水鸟行为策略的研究,如对干扰的行为适应、觅食行为的功能反应、放弃净能量摄入速率等内容倍受关注,特别是人为干扰下越冬水鸟的行为策略已成为鸟类行为生态学研究的重点。长江中下游的浅水湖泊是东亚—澳大利西亚迁徙路线上水鸟重要的停歇地和越冬地,该区域丰富的动植物资源为越冬水鸟提供食物保障。越冬水鸟食物资源的可获得性受到季节性环境因子,如食物密度、水深、基质(底泥)紧实度、人为干扰变化的影响,从而导致水鸟应用不同的行为策略以满足能量需求。近年来,围湖造田和围网养殖造成湖泊湿地生态系统的退化,人为扰动进一步加剧了越冬水鸟生境退化,使食物资源、水深、基质紧实度等微生境因子发生变化。因此,在这些湖泊中诸如小天鹅(Cygnus columbianus)这类越冬水鸟的活动不可避免地受到影响,小天鹅是否会改变越冬行为策略适应这些生境因素的变化,从而达到个体适合度的最大化,是十分值得关注的水鸟生态学问题。本文选择安徽省升金湖和黄陂湖的越冬小天鹅为研究对象,通过瞬时扫描和焦点动物取样法,获得不同生境(湖泊、芡实塘、稻田)中的行为样本;通过样方法,获得觅食地微生境因子数据。在此基础上,研究了越冬小天鹅在不同越冬时期的行为和时间分配特征;同时结合微生境因子,研究季节动态、生境类型、食物密度、水深、基质紧实度、干扰等因素对越冬小天鹅的昼间行为时间分配、摄食率的功能反应、放弃净能量摄入速率的影响,阐明越冬小天鹅行为模式及其生态适应策略。主要结果如下:1.人为干扰降低越冬小天鹅觅食活动,增加能量消耗速率,小天鹅可以通过增加与警戒有关的行为时间分配来适应人为干扰。越冬小天鹅总体警戒行为在干扰生境中的时间分配较大(8.145±1.201%),而觅食行为少于正常生境(75.263±18.445%)。越冬小天鹅觅食行为时间分配与干扰距离和食物密度呈正相关关系(r食物密度=0.109,r干扰距离=0.189;全部P<0.05),与干扰时间百分率呈负相关关系(r=-0.290,P<0.05),总体警戒时间百分率随着食物密度增大而变小(r=-0.118,P<0.05),表明小天鹅在食物密度较高的生境中会增加觅食时间,同时降低警戒行为。干扰时间百分率与总体警戒时间百分率具有线性关系,并且能量消耗速率与干扰时间百分率和干扰距离具有正相关关系。2.越冬小天鹅在异质性觅食地中具有灵活的功能反应策略。越冬小天鹅的摄食率和干扰时间百分率随着越冬季节的推移依次减少。搜索率(0.077705±0.011485m2/s)、处理时间(1.309±0.055 s/粒)和总体警戒时间百分率(8.653±0.870%)在越冬中期明显大于越冬前期和后期。摄食率、搜索率和处理时间在不同生境中呈现较大的差异。湖泊中的摄食率(0.019±0.001粒/s)大于芡实塘和稻田生境,搜索率(0.106870±0.015899 m2/s)、食物密度(793.291±34.578粒/m2)在稻田显著大于湖泊和芡实塘,芡实塘中的处理时间(1.298±0.047 s/粒)和干扰时间百分率(20.764±2.332%)大于其他二种生境。功能反应的组成部分之间也具有复杂的关系。摄食率与食物密度无相关性(r=0.323,P>0.05),与食物处理时间呈负相关关系(r=-0.428,P<0.05);处理时间与食物密度和群体规模呈负相关关系(r食物密度=-0.244;r群体规模=-0.195;全部P<0.05);搜索率与食物密度呈正相关关系(r=0.141,P<0.05)。3.随着自然和人为干扰等异质性微生境因素的变化,小天鹅的放弃净能量摄入速率模式具有多样化。放弃净能量摄入速率在湖泊(132.428±8.747 J/s)、芡实塘(77.858±7.148 J/s)和稻田(11.343±2.486 J/s)中依次减少。芡实塘中的放弃食物密度(29.245±1.323 g/m2)、水深(51.269±3.870 cm)、基质紧实度(146.461±4.678 N/cm2)都大于其他二种生境,但越冬天数却与此相反(55.852±3.294 d)。栖息地类型、放弃食物密度、基质紧实度、干扰时间百分率对小天鹅的放弃净能量摄入速率的变化模式具有显著性影响。在干扰时间百分率增加的情况下,小天鹅的放弃净能量摄入速率变小(r=-0.382,P<0.05),同时,放弃净能量摄入速率则随着水深和基质紧实度的增加而增加(r浅水=0.561,r深水=0.437,r基质紧实度=0.449;全部P<0.05)。此外,随着越冬时间的推移,深水环境中小天鹅的放弃净能量摄入速率随着放弃食物密度的减少而下降(r放弃净能量摄入速率=-0.578,P<0.05)。导致小天鹅放弃觅食地的主要因素为栖息地类型、放弃食物密度和水深。综上所述,不同越冬时期和生境中的小天鹅通过调节行为时间分配、功能反应和放弃净能量摄入速率适应退化湿地的自然和人为干扰因子的变化。本研究所得到的觅食策略和对觅食地放弃策略,为越冬水鸟种群及其栖息地保护和管理提供理论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