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和财产安全是应急管理工作的根本价值取向。随着城市化、工业化、信息化进程加快,各种风险隐患层出不穷,突发事件频繁发生,已经从“非常态化”的偶发事件演变成了“常态化”的频发事件,直接威胁着公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城市社区作为城市最基层的组织,既是受灾的主体,也是救灾的客体,加快社区应急响应的能力建设,提高社区自救互救能力是维护社会稳定,提升公众安全感的重要举措。同时,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城市应急管理经验告诉我们,政府不应做应急管理的“全能者”,应做“引导者”,积极引导基层组织开展应急工作,下放权力,提升基层自身应急能力。本文逻辑框架的建立是基于应急响应是关系到应急处置结果好坏的前提,这个前提就决定了应急能力是保证恰当合理做出最优响应的关键,抓关键必须突出能力建设,能力建设就要有理论基础和先进经验作为理性指导,体现其价值性;具体社区的现状分析作为状况描述,体现其针对性;具体问题及原因分析,体现其根源性;提出对策建议,解决其操作性。当前,全国综合防灾减灾示范社区正在紧锣密鼓的创建,“社区应急响应队伍”、“第一响应人”、“应急救护”等培训正在积极开展,突显出突发事件由传统的重救治向重预防转变。本文正是以此为背景,定位于城市社区,着眼于突发事件预防,立足于应急响应的能力建设研究。笔者首先对国内外相关文献进行深入剖析,并对相关概念进行界定和延伸,再引入社区治理理论、公民参与理论、风险管理理论为行文架构理论基础;其次,借鉴日本、美国、德国成熟的基层应急响应能力建设先进做法,为对策建议作经验指导;再次,选取了具有代表性的成都市龙泉街道崇德社区作为研究对象,实地考察与资料分析相结合,从微观上,发现了当前城市社区应急响应的能力建设还存在着诸多问题,并探析出造成问题的原因;最后,从宏观上,把握问题导向,提出相应的对策意见。城市社区应急响应的能力建设既要注重应急“硬件”基础设施建设,也要重视应急“软件”思想意识开化,最终实现“最后一公里”的防灾减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