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PPP模式(Public Private Partnerships),即公私合作伙伴关系,是政府部门通过社会资本方建立伙伴关系来提供公共产品或服务的一种方式。其宗旨是通过建立合作伙伴关系,解决政府融资问题的同时,也拓宽了社会资本投资渠道,增强经济增长的内生动力,成为了新型的制度创新。由于PPP项目本身兼具公共产品的属性,仅靠政府的投入已远不能满足公共项目的发展需要,因此亟需吸引社会资本参与公共项目建设,以便减少资金压力、引进先进的技术。而目前多数PPP项目失败的原因是社会资本没有得到应有的收益保障,政府如何激励其参与PPP项目成为关键问题。本文在研究国内外有关文献的基础上,首先阐述PPP模式的基本概念、基本形式以及在我国的发展近况,以公共产品理论、委托代理理论为基础分析社会资本进入PPP可能面临的障碍。其次,概括我国PPP模式推行现状,提出目前在推行PPP模式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主要有私营机构在PPP模式中融资困难、公共部门缺乏契约精神以及投资收益率缺乏吸引力。最后,对政府如何吸引社会资本进入PPP项目的关键性激励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一,PPP项目的财税激励,文章提出PPP项目中政府应实行税收优惠、财政补贴及PPP基金的应用来吸引社会资本进入PPP模式;二,特许期期限激励,政府和社会资本在项目开始前通过谈判先确立一个初期的特许期,在项目建设过程中运用净现值法对政府的特许期进行计算,并引入PPP项目考核指标对政府激励系数进行调整;三,收益分配激励。按照“利益共享,风险共担原则”提出代理运营期的适用条件,构建收益激励的指标,提出评分的五个等级对应的代理经营期期限。考虑PPP项目的利益影响因素,并且把PPP项目考核指标纳入到影响因素中,计算出代理运营期的收益分配值,得出收益激励模型对社会资本进入PPP项目的实际效果,保证社会资本的基本收益和财务可持续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