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本课题将观察针刀疗法对L3横突综合征模型大鼠痛阈及组织形态学的影响,组织内NGF、BNDF的阳性表达及血清中SP、5-HT、β-Ep含量的变化;腰段脊髓及背根神经节p-p38MAPK、p-CREB、p38MAPKmRNA、CREBmRNA、NGFmRNA、BDNFmRNA的变化。通过这些指标,去探求“痛阈—疼痛物质—神经生长因子—信号通路”之间的联系,旨在为针刀的镇痛机制提供实验依据。材料与方法:1动物分组及造模将36只SD大鼠分为正常组、模型组、电针组、针刀组四组,每组各9只。采用王健瑞等建立的第三腰椎横突综合征大鼠模型。造模方法为:无菌条件下在SD大鼠腰脊部纵切口3cm,向两侧剥离骶棘肌,显露L3~L4棘突,完整分离腰脊深筋膜脊神经后支穿出部分。将0.5×0.5cm大小明胶海绵植入第三腰椎横突后半段深筋膜下,保留完整肌筋膜,彻底止血,用0号羊肠线等距离缝合动物骶棘肌筋膜及皮肤,切口用庆大霉素冲冼。共造模27只,造模后第15d各组处死一只大鼠,进行病理组织形态学观察,验证造模成功与否。2干预措施针刀组:验证造模成功后,于造模后第15及21天,在麻醉下进行针刀操作,共治疗2次。操作步骤参照朱汉章教授主编的针刀医学教材针刀操作“四步”流程进行,即定点、定向、加压分离、刺入,刺入约1.5-2.0cm抵至第三腰椎横突尖端,先与脊柱平行纵切2刀,旋转刀柄90°后再横切1刀,即出针刀,按压针孔止血,创可贴贴敷。电针组:于造模后第15、17、19、21、23、25天,予以电针治疗,总计6次。用四肢捆绑联合布兜法固定大鼠,参照《实验针灸学》选择大鼠左侧“肾俞”、“腰阳关”两穴位,用毫针刺入约0.5-1cm,接电针仪通电,电针频率为2/100Hz的疏密波,电流强度不超过2mA,以大鼠背部微颤且动物不嘶叫为度,每次20min。模型组、正常组予以正常捆绑过程,不给予其它治疗措施。3痛阈检测采用TF2光热测痛仪,分别于造模当天及造模后第3、5、9、14、16、20、22、27天测定大鼠痛阈值,共测定9次。以辐射热照射大鼠尾部至甩尾反射的时间(s)为痛阈值,每次每只大鼠重复测量三次痛阈值,每次间隔5分钟以上,取平均值进行统计学分析。4HE染色造模后第28天,处死余下各组大鼠。肉眼观察各组第三腰椎横突综合征模型大鼠局部组织变化,取局部骨骼肌组织(约2cm×2cm大小)放入中性甲醛溶液中固定一周,行HE染色,观察形态学变化。5血清中SP、5-HT、β-Ep含量检测于造模后第28天,麻醉后经心脏取血约3ml,粉色凝血管(PT管)中静置1小时,低温离心机离心(4℃,3500转/分)15min,分离血清,分装-20℃保存,编号送检。采用ELISA方法分别检测血清中SP、5-HT、β-Ep含量,操作步骤按照试剂盒说明书进行。6NGF、BDNF免疫组化检测于造模后第28天,经心脏放血法处死各组大鼠,取第三腰椎横突段的骨骼肌组织,中性福尔马林溶液固定,进行NGF、BDNF免疫组化检测,获取平均光密度值,进行统计学分析。7采用Realtime-PCR检测NGFmRNA、BDNFmRNA于造模后第28天,经心脏放血处死各组大鼠后快速取腰段脊髓及背根神经节,锡纸包裹,-70℃保存。采用RT-PCR法检测L3横突综合征模型大鼠脊髓及背根神经节内NGFmRNA、BDNFmRNA表达,采用2-△△ct方法进行样本的扩增分析。8Realtime-PCR法检测p38MAPKmRNA、CREBmRNA于造模后第28天,经心脏放血处死各组大鼠后快速取腰段脊髓及背根神经节,锡纸包裹,-70℃保存。采用RT-PCR法检测L3横突综合征模型大鼠脊髓及背根神经节内p38MAPKmRNA、CREBmRNA表达,采用2-△△ct方法进行样本的扩增分析。9Western Blot法检测p-p38MAPK、p-CREB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L3横突综合征模型大鼠脊髓及背根神经节内p-p38MAPK、p-CREB表达,获取P-P38MAPK、P-CREB与action灰度比值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第三腰椎横突综合征模型大鼠局部组织修复情况造模后28天可见,正常组结构正常,未见明显的成纤维细胞增生;模型组第三腰椎横突体表投影处可见局部毛细血管充血,结缔组织颜色较暗,成纤维细胞增生,纤维有断裂,可见散在红细胞分布,有毛细血管增生;电针组和针刀组造模处周围组织颜色较为明亮,炎症程度较模型组明显减轻,可见纤维组织排列整齐成行,偶见炎性细胞,针刀组较其它组胶原纤维形成减少,瘢痕面积小,组织修复程度较高。2针刀对第三腰椎横突综合征模型大鼠痛阈的影响通过观察大鼠造模当天及造模后第3、5、9、14、16、20、22、27天痛阈的变化,发现针刀和电针干预后可以明显提高第三腰椎横突综合征模型大鼠的痛阈。3针刀对三腰椎横突综合征模型大鼠血清中SP、5-HT、β-Ep含量的影响造模后第28天,第三腰椎横突综合征模型大鼠血清中SP、5-HT、β-Ep含量,针刀组与模型组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电针组与模型组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针刀组和电针组大鼠血清中SP、5-HT含量较模型组呈降低趋势,β-Ep含量呈增高趋势。4针刀对第三腰椎横突综合征模型大鼠骨骼肌中NGF、BDNF表达的影响造模后第28天,第三腰椎横突综合征模型大鼠左侧第三腰椎横突周围骨骼肌中NGF、BDNF平均光密度值,针刀组与模型组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电针组与模型组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针刀组和电针组较模型组呈降低趋势。5针刀对第三腰椎横突综合征模型大鼠脊髓和背根神经节内NGFmRNA、BDNFmRNA的影响造模后第28天,第三腰椎横突综合征模型大鼠脊髓和背根神经节内NGFmRNA、BDNFmRNA的表达,针刀组与模型组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电针组与模型组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针刀组和电针组较模型组呈降低趋势。6针刀对第三腰椎横突综合征模型大鼠腰段脊髓及背根神经节p38MAPKmRNA、CREBmRNA表达的影响第三腰椎横突综合征模型大鼠脊髓和背根神经节内p38MAPKmRNA、CREBmRNA表达,针刀组与模型组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电针组与模型组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针刀组和电针组较模型组呈降低趋势。7针刀对第三腰椎横突综合征模型大鼠腰段脊髓及背根神经节P-P38MAPK、P-CREB表达的影响第28天取材检测第三腰椎横突综合征模型大鼠腰段脊髓及背根神经节内P-P38MAPK/actin、P-CREB/actin比值针刀组与模型组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电针组与模型组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两组较模型组呈降低趋势。结论:1针刀疗法可能通过抑制第三腰椎横突综合征模型大鼠血清中的SP、5-HT的含量,提高血清中β-EP的含量,提高了痛阈,起到了镇痛的作用;2针刀疗法调节第三腰椎横突综合征模型大鼠血清中疼痛物质的合成和释放,可能是通过抑制骨骼肌组织中NGF、BDNF的表达、脊髓和背根神经节内NGFmRNA、BDNFmRNA的表达来实现的,从而起到了镇痛的作用;3针刀疗法调控第三腰椎横突综合征模型大鼠骨骼肌组织中NGF、BDNF的表达、脊髓和背根神经节内NGFmRNA、BDNFmRNA的表达,可能与抑制脊髓和背根神经节内p38MAPKmRNA、CREBmRNA、P-P38MAPK、P-CREB的表达相关,从而良性调节了血液中SP、5-HT、β-EP的含量,起到了镇痛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