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广东精武会以及国术馆的建立,广东武术对毗邻的广西及港澳等地的武术发展也产生了重要影响,海外华侨对广东武术在海外的传播也做出过重大的贡献。民国时期,一批具备优秀文化素质的武术家对传统武术进行了整理和创新性的改革,形成了一大批有分量的学术著作,为广东武术的发展作出了极其重要的贡献。这一点对于我国新时期重塑武术形象,推广中华民族传统身体文化都具有十分重要的借鉴意义。 本论文通过搜集文献,专家访谈,实地调查,逻辑分析,以及文化比较等方法展开研究,以流传在中国南方北部五岭山脉之南的各地方拳种为研究对象,梳理晚清民国时期广东武术的历史发展脉络,分析其地域、文化、社会等对广东武术流派以及技术特征形成的影响。对流行于广东地区的各流派拳种的技术特点和基本内容进行整理和总结,对广东武术发展的一些特点进行归纳,对于若干具有突出贡献的重要武术家及他们热心武学、推广国术的活动进行了叙述。 通过对本课题的研究,就广东武术的发展与演变而言,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结论: 一、“少林寺”,是中国武术的一个象征,中国武术界有“天下功夫出少林”之说,且由来已久。在中国,少林寺何其多也,据唐豪先生考证,真假少林共有十个!除了人所共知的嵩山少林寺外,还有与之遥相呼应的福建南少林,而如今呼之为南少林的寺庙,亦有多座。本研究中,通过笔者考证,世人所称的“南少林”,实际上是指两种性质的南少林,即移民带来的名称与天地会的旗帜与号召。 中国南方的武术大多与天地会有关,南方武术最发达的福建、广东,绝大部分拳种都和天地会活动有关,天地会就是南少林,从事武装斗争的天地会会众都要习武,所以他们的武术都来自和尚或者少林,这也就是“天下功夫出少林”的由来。 二、广东是岭南武术及其文化的中兴之地,同时广东武术也是岭南武术文化乃至中国武术文化的杰出代表。广东的武术大多数来自天地会,其对广东武术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此外,至清末民初,以洪、刘、蔡、李、莫五大名拳为首的广东武术在政治、经济、社会等诸多因素的影响下,产生了历史性的重大变化。南方其它各地的部分拳种传入广东被本土化,同时也出现了广东拳种的自我创新,加上北拳南传等等,在很大程度上丰富了广东武术文化。 三、晚清民国时期,由于政治、社会、文化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加之南北武术日渐频繁的交流,广东武术通过对外来武术的吸收与同化,产生了许多独具特色的武术流派,其大体风格都是一致的。手法上,上肢动作较多,劲力突出;身法上,俯仰吞吐,靠崩闪转,灵活多变;步法上,四平八正,落地生根。他们共同特点是:硬桥硬马,稳扎稳打,步稳势烈,刚劲有力,发力有声,威武雄壮,气势磅礴。 四、晚清民国时期是广东武术发展的转型时期。光绪二十七年(1901年),废除了实行一千多年的武举制度,通过武举进入仕途成了历史。然而这一时期,国外的一些体育项目和理论也开始逐渐传入中国,同时武术也逐渐进入了近代的学堂和学校之中。一些体育社团与组织对这个时期武术的转型起到了重要的作用,特别是精武体育会。 五、广东武术是中国武术国际化发展的先锋。广东是中国武术对外交流与国际传播的前沿地带,具有天然的地理位置之利与文化心理群体的认同之源。在相当长的时间中,海外对中国武术的认识实际上是对广东武术的认识。最具有代表性的当属洪拳、蔡李佛拳和精武会对武术的对外传播。从这一点来看,广东无疑为中国武术的国际化传播奠定了拳种传播的典范,沉积了丰厚的中国武术国际传播理论。 通过对晚清民国时期广东武术发展与演变的研究,就其未来自身的发展,有如下几点思考: 一、重塑武术价值观。 二、对广东武术发展历史加以科学严谨的探索和总结。 三、充分发挥独特的地缘优势。 四、坚持创新,寻找武术发展新的出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