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AS)是严重危害人类生命健康的慢性疾病,病变血管局部常常多种病理改变先后或同时出现,包括脂质浸润、复合糖类积聚、纤维组织增生、钙化和动脉中膜的退行性变等,晚期常伴有斑块内出血、斑块破裂及局部血栓形成等。AS常常发生于重要器官的供血动脉,如心、脑、肾动脉等,导致相应器官的缺血性改变,如冠心病、脑卒中、肾动脉狭窄等。急性心肌梗死是AS所致疾病中最严重且死亡率最高者之一,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破裂并继发血栓形成是其发生的病理基础。目前对急性心肌梗死的药物防治仍在积极探索中,如何建立一种简单、经济、可靠的动脉粥样硬化动物模型,对急性心肌梗死等心血管系统疾病的临床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目前有一点是肯定的,即该病是由多种危险因素长期、共同作用的结果。不同研究者从不同角度探讨其发生机制而产生了许多学说,其中内皮损伤或炎症反应学说得到大多数学者的认可,认为AS是一个包含大量炎症介质参与的炎症性疾病,是动脉内膜对多种损伤因子作出炎症性反应的结果,炎症因子直接参与和调节AS的过程,影响AS的整个进程,因此抗炎干预成为AS防治研究的热点之一。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是炎症性氧自由基刺激机体脂质过氧化反应产生的一种脂质过氧化物,它的含量反映机体脂质过氧化及炎症程度,间接反映细胞损伤的程度,是目前常用的氧化炎症指标。目的:本实验研究试图通过新的方法建立一种方法简单、容易成模且经济可靠的大鼠动脉粥样硬化病理模型,并通过观察前列地尔注射液对该模型的干预作用,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健康雄性、7-8周龄、体重在180~220g的Sprague Dawley (SD)大鼠40只,所有大鼠均用普通饲料适应性喂养1周后按完全随机抽样原则分为4组,每组10只:正常空白对照组(A组)、模型组(B组)、前列地尔干预组(C组)、阿托伐他汀对照组(D组)。自第2周开始A组继续饲喂普通饲料至第13周末,且在实验期间无任何干预;B组给予高脂饲料+大量维生素D3腹腔注射+被动吸烟干预;C组在高脂饲料+大量维生素D3腹腔注射+被动吸烟的基础上给予前列地尔注射液干预(将前列地尔注射液溶于0.9%氯化钠注射液至20ml按5ug/kg.d腹腔注射,共给药12周);D组在高脂饲料+大量维生素D3腹腔注射+被动吸烟的基础上给予阿托伐他汀干预(将阿托伐他汀钙片研碎后充分溶于0.9%氯化钠注射液至20ml按5mg/kg.d灌胃,共给药12周)。药物干预均为每日下午进行,四组大鼠每日充足饲料供给,自由饮水。干预完成后解剖各组大鼠,在心尖左心室部取血2-3ml,检测血中甘油三酯(triglycerides,TG)、总胆固醇(totalcholesterol,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igh-densitylipoprotein-cholesterol,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ow-densitylipoprotein-cholesterol,LDL-C)的浓度,并测定血清中氧化炎症指标MDA的含量。小心剥离主动脉,取主动脉根部上2-3cm的血管,用4%多聚甲醛固定,常规脱水、包蜡、切片、染色,采用苏木素-伊红染色法,光镜下观察主动脉的病理改变,并对比各实验组判断模型制备情况及前列地尔注射液的干预效果。结果:1本实验采用高脂饲料+大量维生素D3分次腹腔注射+被动吸烟的方法成功建立了动脉粥样硬化大鼠模型,共饲养大鼠40只,成活36只,死亡4只,死亡时间为第7周和第8周,4只死亡的大鼠分别在模型组2只,前列地尔干预组1只、阿托伐他汀对照组1只,死亡原因可能与大鼠食欲下降、抵抗力差、腹泻等有关。2血脂检测结果:A组血清TC(mmol/L)、LDL-C(mmol/L)水平分别为2.04±0.39、0.59±0.26,B组血清TC、LDL-C水平分别为18.20±0.55、8.29±0.49,C组血清TC、LDL-C水平分别为3.96±0.32、1.47±0.15,D组血清TC、LDL-C水平分别为3.99±0.46、1.48±0.35。A、B两组间进行比较,TC、LDL-C的P值均<0.05,B组血清TC、LDL-C水平均高于A组;B、C两组间进行比较,TC、LDL-C的P值均<0.05,B组血清TC、LDL-C水平均高于C组;B、D两组间进行比较,TC、LDL-C的P值均<0.05,B组血清TC、LDL-C水平均高于D组;C、D两组间进行比较,TC、LDL-C的P值均>0.05,C、D组间无差异;A、C两组间进行比较,TC、LDL-C的P值均P<0.05,A组血清TC、LDL-C水平均高于C组;A、D两组间进行比较,TC、LDL-C的P值均<0.05,A组血清TC、LDL-C水平均高于D组。3MDA检测结果:A、B、C、D四组血清MDA(nmol/mlprot)水平分别为0.032±0.010、0.489±0.019、0.051±0.010、0.055±0.013。A、B两组间进行比较,P<0.05,B组血清MDA水平高于A组;B、C两组间进行比较,P<0.05,B组血清MDA水平高于C组;B、D两组间进行比较,P<0.05,B组血清MDA水平高于D组;C、D两组间进行比较,P>0.05,C、D组间无差异;A、C两组间比较,P<0.05,A组血清MDA水平高于C组;A、D两组间进行比较,P<0.05, A组血清MDA水平高于D组。4组织病理学改变:采用普通光学显微镜观察各组大鼠病理切片,模型制备成功率为70%。A组大鼠主动脉血管内膜光滑,内皮完整,内膜及中层细胞排列规则,细胞周围轮廓清晰,中层与平滑肌相间,排列整齐。B组可见主动脉血管壁不光滑,内皮连续性破坏,内膜增生、肥厚,有皱褶。中膜增厚,中膜细胞形态多样,排列紊乱疏松,细胞间隙增宽,可见脂肪细胞及向内层迁移的平滑肌细胞。C组大鼠主动脉中膜平滑肌细胞轻度增生,排列较模型组整齐,未见泡沫细胞形成,内皮损伤较轻,血管组织结构趋于正常。D组大鼠主动脉血管内膜完整、内皮未见明显损伤,中膜及内膜细胞排列较整齐,未见大量泡沫细胞形成,组织结构已基本正常。与模型组相比前列地尔干预组及阿托伐他汀治疗组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态学改变明显减轻,具体表现为药物治疗组的大鼠动脉内膜光滑且增殖明显减轻,无突起及褶皱,中层平滑肌细胞增殖减轻,炎症细胞浸润减少。结论:本研究汲取以往各实验所长并强化多种危险因素共同干预,选取高脂饲料+大量维生素D3分次腹腔注射+被动吸烟的方法,制备了大鼠AS的模型,证实了AS是多种危险因素长期共同作用的结果,高脂饮食、大量维生素D3、被动吸烟均对AS的形成起促进作用。前列地尔注射液可以调节AS大鼠的血脂紊乱,延缓炎症反应进展,减轻AS大鼠主动脉的病变程度,抑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形成和发展,使血管狭窄程度减轻,内膜及平滑肌细胞增殖减轻,炎症细胞浸润明显减少。阿托伐他汀可以调节血脂紊乱、延缓动脉粥样硬化进展、减轻主动脉病变程度,本实验结果符合这一研究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