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整个社会是信息和传播加以构造,加以连接在一起的,因此任何一种传播手段和传播工具的改变都是社会信息传播行为的重大改变。”正如张耀灿教授在《思想政治教育传播学》的序中所说,“从字里行间,我读出了思想政治教育与传播的共同本质-接受。没有接受,不论是思想政治教育,还是其他任何传播活动,都不可能完成,都不可能生效,当然就不可能实现其价值,达到其目的,反而是浪费时间、财力和精力。”媒体融合已经成为许多人生活中的一个重要元素,随着技术在不同平台和业务的发展,受众对媒体技术与媒体内容的选择变得更为容易,面对融媒体时代,我们需要回答融媒体时代能给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接受带来什么样的机遇,怎样才能在融媒体时代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接受。因此本文借鉴传播学、社会学的相关学科理论和研究成果,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为研究对象,结合融媒体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接受实例,并根据传播要素及传播过程中要素间的关联互动情况,构建融媒体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接受的实现路径。第1章,提出开展本研究的理论意义及实践价值,研究本论题的重难点及创新点,阐明本研究的逻辑支点,在对本论题相关研究成果综述的基础上,提出本研究所采用的研究方法。第2章,简要分析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传播要素、目的,以及融媒体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传播面临的变革,正在进行的媒介融合使得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媒介发生变化,媒体微链使得大学生传播内容与行为方式发生改变,从而进一步导致了传受关系的变化。第3章,分析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接受的内涵、简要分析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接受的基本特征。第4章,通过对徐川工作法以及高校“十九大三进工作”的实例分析,进一步证明了融媒体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也证明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传播离不开融媒体的推动。第5章,通过以上分析,从融媒体角度就如何强化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接受提出具体路径:树立“融”意识,增强把关能力;精选“融”议程,丰富教育内容;关注“融”素养,增强教育体验;建设“融”平台,提高教育辐射力;注重“融”反馈,优化教育过程。结束语,融媒体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接受要突出政治性,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掌握主动权,有棱有角、有情有义、有滋有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