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宋代在南方民族地区实行羁縻之制,主要包括荆湖路、广南西路、成都府路、梓州路和夔州路等地区。宋代与南方羁縻各族盟誓活动频繁,与前代相比呈现出新的特点。盟誓活动主要有自发盟誓、战争状态下的盟誓、中央主动与盟和阴谋盟誓等四种类型,盟誓活动中有盟前通好、选定地点、立誓门、杀牲和酒、立誓言和作誓文、赐物有差、刻石立柱以及盟后经济活动等一系列仪式过程。双方对盟誓基本持积极态度,宋与南方羁縻各族盟誓的原因主要有宋吸取唐代经验和教训、宋的羁縻之策、宋构建华夷秩序等和南方羁縻各族的现实需要等。宋与南方羁縻各族的盟誓中,南方各族多以卑下与盟,承诺对宋的义务;多歃血为盟;盟约以口头形式缔定以及刻石立柱等,这是相对于与北方辽金等民族政权盟誓活动而呈现的特点,但宋与南方羁縻各族的盟誓和西夏相比,却表现出更多的相似性。与唐代相比,宋代与南方羁縻各族盟誓活动主要有盟誓活动空前频繁、与盟官员级别较低但规模并不减弱、盟誓内容较为单一且多口头盟约等特点。宋与南方羁縻各族的盟誓活动强化了南方羁縻各族对宋的政治接触、经济依赖和文化认可,并满足了南方羁縻各族的现实利益诉求,成为宋构建华夷秩序的必要一环。本文分前言、正文六章和结语共三部分。前言主要交代该选题之缘由以及南方羁縻各族的概念界定;第一章主要叙述了宋代南方羁縻各族包括西南和中南地区诸族的基本情况以及宋的羁縻之策;第二章对宋代之前历史时期民族间的盟誓活动进行了追朔,盟誓在秦汉以后开始多运用于民族关系的处理中,但主要是以中原王朝个人名义与盟,至唐代,盟誓活动开始在国家的名义下进行,延至宋代又有新的变化;第三章主要介绍了宋代与羁縻各族的盟誓活动,据目前搜集的文献资料来看,终宋一代,宋与南方羁縻各族的盟誓活动大概有三十余次,盟誓类型大致可概括为自发盟誓、战争状态下的盟誓、中央主动与盟和阴谋盟誓四类,其中以战争状态下的盟誓占所统计的盟誓活动的大部,接着就盟誓的仪式过程进行了简要分析,仪式中与盟的主体在宋方面主要以地方官僚或出征将领为主,当然也有中央纳盟的记载,在少数民族方面则以其首领及部众为主,双方对于盟誓多还是持积极态度的;第四章就盟誓的原因展开分析,认为盟誓发生的原因主要有:宋吸取唐代经验教训,包括唐代的盟誓政策和唐代南方民族政策的失误等;宋的羁縻之策决定了盟誓的实行;宋意图构建的华夷秩序成为盟誓活动的必要形成因素;南方羁縻各族通过盟誓活动能够得到诸多政治经济利益等成为南方羁縻各族与盟的现实因素;第五章通过与辽金及西夏的对比和与唐代的比较来说明宋与南方羁縻各族盟誓的特点;在第六章中,认为盟誓的影响主要有政治、经济、文化认可和华夷秩序诸方面;最后在结语部分对全文作出了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