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些年,文学作品中风格的翻译问题受到翻译界越来越多的关注,相关的讨论也一直是热门话题,例如风格的可译性和如何最大限度传递原文风格等。导致这一现象的原因之一就是风格本身的定义就模棱两可、颇具争议。然而,无论其多么抽象和模糊,风格都会通过语言符号不同的排列组合来展示自身。因此,我们可以通过区别这些语言标记来识别风格特征。风格不仅可以传递语言学信息,还可以表达文学作品中深层次的思想、美学价值和作者的精神气质,意即风格的内涵包括两方面:语言学方面和文学方面。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语言学和文体学的快速发展为风格的翻译研究提供了坚实基础,突破了过去有关风格翻译研究的传统理论不够科学和系统、太主观、太概括和过分偏向印象主义的壁垒,刘宓庆更是在这一风潮中收获了灵感,创造性的用定量的方法研究风格的翻译,并且提出了“风格标记体系”。他综合语言学和文学的要素,将风格标记归为两类:形式标记和非形式标记。诗歌作为最古老的文学形式,是语言中的精华。诗歌的翻译,意味着一种语言中语言形式和意思的完美结合要在另一种语言中再现,而两种语言又有天然的差别,所以,诗歌翻译可以说是翻译中最难的部分。本论文从风格标记体系的角度,对江枫先生和周建新先生所译的艾米丽·狄金森诗歌的两个汉译本在传递原文风格方面进行了对比研究。江枫先生出版了中国首个狄金森诗歌的汉译选本,周建新的译本是目前国内最新出版的狄金森诗歌译本。两位学者两种译本的出现先后相隔近30年,几乎是一代人成长的时间。如此长的时间里,科技日新月异,语言的使用、翻译技巧也发生了巨大变化。研究结果显示,两位译者从语言学和文学的角度成功的传递了狄金森的风格,并各有特点。江枫通过运用一些典型的汉语诗歌写作技巧,优美地再现了狄金森诗歌独特甚至有些神秘的思想。周建新通过精心的转换原诗的风格标记,不着痕迹地成功保留了原诗的形式特点。通过对比研究,本文也论证了:通过风格标记来辨识文学作品的风格特点对译者和读者都有益,同时,风格标记体系在传递原文风格方面也是译者的至佳帮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