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0年2月10日,在温哥华举行的国际奥委会第122届全会决定,将2014年第二届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的承办权授予中国南京。一年后的2011年1月,由国务院新闻办筹划的时长60秒的《中国国家形象片》在纽约时报广场高频率播出。形象片打出了“Experience China体验中国”的广告语,吸引来自不同文化背景的各国民众走进中国,感受中国。由此将吸引众多海外友人来到中国,特别是走进青奥会主办城市—中国南京。公示语是城市的面孔。公示语应用是否广泛是一个城市开发程度的间接体现,应用是否规范是对这个城市国际化程度的检验,翻译是否得法是这个城市整体素质的间接展现。作为国际化都市、旅游目的地的语言环境、人文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精度、频度和密度适宜的公示语信息服务,能够为海外旅游者提供食、宿、行、游、、娱、购等方方面面的悉心关照。鉴于此,本文着眼于未来,主要以从南京地区采集到的公示语为素材,结合青奥会元素,从生态翻译学视阈探究公示语的跨语际、跨文化转换活动,从翻译的选择性适应和适应性选择两个方面解读并指导公示语翻译,旨在使读者更为深入地了解公示语翻译的本质、过程、原则及翻译方法,为公示语翻译提供相对高效的理论参考和实践指导,同时也意在改善南京及其他城市的公示语翻译环境,使公示语更好地服务于2014年南京青奥会,并在此之后继续为海内外友人服务。本文由六个章节构成:第一章主要介绍文章的选题背景,研究意义,研究目的,研究方法,资料搜集途径以及论文框架。第二章进行文献综述,涵盖了对公示语以及公示语翻译两方面的论述。文章列举并归纳了公示语的定义与功能,对比分析了中英公示语的特点,并根据之前学者们的研究,对服务于南京青奥会期间的公示语进行了分类。第三章论述了本文的理论框架:生态翻译学,介绍了理论产生的背景,就翻译作为适应选择活动这一概念进行了阐述,并对生态翻译学视阈下公示语翻译的合理性作了分析。第四、第五章是本文的核心部分。第四章从读者需求、具体环境以及原语意图这个三方面探讨了公示语翻译中译者的选择性适应。第五章从语言、文化与交际维度研究了译者在翻译公示语的过程中所作出的适应性选择。第六章为结语部分,总结了本文的主要研究发现,研究局限及对未来相关研究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