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农民、农村和农业问题是长期影响我国社会发展的瓶颈问题。进入社会发展的新时期,在社会转型的新阶段,我国由农民首创的村民自治制度成为解决“三农”问题,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一项有效的制度安排。村民自治制度在我国已经实行了近三十年的时间,有力的推进了农村民主进程,对于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全面发展有巨大的贡献。与此同时,村民自治制度也存在不少问题,如:村委会选举中非正常关系的干预、制度运行中乡村及两委的权责不明问题、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滞后、农民素质低的问题、农村经济市场化水平低的问题等等。这些问题解决的好与否,将影响到村民自治制度的运行效果。基于此,笔者采用社会调查的方法,在陕北榆林市选取一些典型的村庄进行跟踪调研,以此分析村民自治中存在的问题,并运用政治学、行政学、管理学和经济学等理论知识对这些问题的成因、运行环境进行分析,探索改善村民自治制度运行效果的对策。本文包括四个部分,第一部分是绪论,阐述了本研究的选题背景、选题意义和相关文献。第二部分是村民自治的概述,主要包括村民自治的涵义、发展历程、内容、基本原则、作用。第三部分对陕北榆林市村民自治的社会调查及问题分析。基于调查研究的第一手材料,着重对村民自治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村民自治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乡镇政府、宗族、派性、地域等非正常关系干预村委会选举的问题;村民自治工作中乡村、两委及村民与村委会权责不明的问题;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滞后,农民素质偏低的问题;农村人力资源流失以及农村经济市场化水平低的问题。第四部分是在村民自治存在的问题的分析基础上基于当前各地的实践提出改善村民自治制度运行效果的政策建议。这些政策建议主要包括:规范乡村、两委、村委会与村民之间的权责,理顺其关系,为村民自治提供制度保证;加强基层组织建设,为村民自治提供组织保证;开展多种形式的教育,加强对农村党员、群众的教育,为村民自治提供智力保证;大力发展农村经济、壮大集体经济,为村民自治提供物质保证。